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烦心地”成了“抢手田”

安徽日报 2014-09-11 21:18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檀志扬

腊树镇位于怀宁县西南,全镇耕地面积1972.4公顷,享有 “怀宁粮仓”美誉。随着近几年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的矛盾日益突出。3年前,当地的种粮大户周小林看到大片的土地荒在那里,感到很是可惜,他就萌发了土地整理的思路:将农民不耕作的荒地承包起来开发,自己耕作一部分,再承包给大户一部分。这样既能使荒地变良田,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周小林把他的想法告诉镇政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周小林整理的第一块地是白湖村600多亩荒废地,从工程开工到水稻种植成功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周小林吃在现场,住在工地,从挖沟到修渠,从铺路、整地、建闸,到育秧、插秧……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直到成功为止。眼见曾经零散错落的荒地变成平整肥沃的稻田,60多岁的白湖村村民产金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荒地改造后,土地肥了,路渠也修好了,我从周小林手中承包了200亩,只付他一点租金,这样好的田地,一年下来十几万元收入,一点问题都没有。 ”

芝岭村有500亩田地都是坡坎地,以前没有机耕路和当家塘,耕种全是靠天吃饭。周小林投资130万元,通过土地整理,对这500多亩地实行田、水、路、林统一规划,整理后成了高产田。村支书严旺苟说:“我们村以前的荒地、池塘,现在已经成为群众眼中的 ‘聚宝盆\’。 ”

说起荒地整治,周小林算了一笔账:机械化实施后,人工成本能减少一半以上,同时可以合理提高播种密度;新修的沟渠可节省上级翻水的灌溉开支;依靠科技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保证了水稻高产稳产;承包种植的共3000多亩水稻,亩产超过了650公斤,种粮的纯收入预计突破120万元。

“过去的荒坡地已不见踪影,就连常年积水的洼地、灌溉不便的旱地和湖田,也都改造成连片成方的耕地。这一切都是土地整治的功劳。”腊树镇镇长李曹林说。

土地整治后,腊树镇不但填掉了许多废沟废塘,还将散乱在四处的坟包迁入了村里建的公墓,推动了村庄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整治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昔日的“烦心地”,如今变成了种植大户们争相承包的“抢手田”。

新闻推荐

秸秆回收好利用

▲ 10月18日,来安县大英镇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广阳村为种田大户进行机械化水稻秸秆灭茬。目前,该县68万余亩水稻已完成收割58万亩,完成秸秆切碎还田54万亩,处理秸秆27万吨,占种植面积和秋季秸秆总量...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