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基金会 真情助村民
本报记者 胡劲松本报通讯员 江用民
“有了爱心救助基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也增加了劳动致富的信心。”拿着1000元爱心救助基金,怀宁县金拱镇兴胜村村民张贵拉着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张贵父母残疾,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妻子在生下两个女儿后,放弃了再生的念头,一心扑在发家致富上。但是,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一家人背上沉重的负担。了解到老张家的情况,村爱心救助基金会通过审核,主动送上了救助金。
该村调查发现,一方面困难家庭因为达不到国家救助条件,生活质量降低;另一方面有爱心的人找不到放心的捐助渠道。 2012年元旦,在村“两委”的倡导下,兴胜村成立了由社会力量组成的爱心帮扶基金会。基金源自村民自发捐献,由村“两委”等成立监委会,集体讨论发放给困难家庭,向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政策奖励扶助对象倾斜。基金会成立以来,募集50多户村民和企业捐助基金11万元以上。 “3年来,基金会共发放救助款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达100多人次。其中,计划生育家庭有10余户。”村书记、基金监事会负责人汪令亿说。
残疾人汪红年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只有干体力活。在政府低保金基础上,村救助基金会每年进一步救助,让汪红年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爱心基金规范管理,透明运作,让我们有合适渠道进行救助,弥补了政府救助的空当。 ”村里的爱心人士王发文说。去年,他一次捐款就近万元。
51岁的汪金莲因患癌症一直住院化疗,奶奶也瘫痪在床。一家6口人生活来源仅靠丈夫和孩子在外打工。基金会了解情况后,逢年过节派人及时救助。 “现在,救助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激发了农村社会力量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同时,鼓励计划生育家庭响应国家号召,也对生活困难群众起到激励作用。 ”汪金莲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李浩本报通讯员 王领 武磊“这批残疾人专业的手杖凳一共生产了5000多把,现在卖得只剩下几十把了。 ”12月16日,在合肥全纳无障碍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该企业总经理程学挺不由自主...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