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0后小伙田间地头“致青春”

安庆晚报 2014-02-20 15:21 大字

 

本报讯(杨大伟

 

见习记者

 

白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里人”会选择到城市寻求一份生计。留守黄土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听上去似乎不是那么明智的选择,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可是怀宁县黄龙镇90后小伙汪干到今年已经是他在家种田的第六个年头了。

18岁中专毕业,汪干没有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当时家里承包了几百亩的农田,农忙时他就帮着父亲开开收割机。在父亲的全权“主持”下,年纪尚轻的他过得倒是轻松自在。

直到2011年3月份,汪干的父亲突患脑溢血去世,年轻懵懂的汪干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面对承包的300多亩农田和70多万元的债务,这个90后的小伙子没有选择逃避,子承父业,他成为了村里第一个“90后”庄稼人。“当时想过外出务工,但是毕竟家里欠了这么多的钱,靠打工挣钱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只要我把水稻种好了,照样可以挣钱嘛。”

办完父亲的丧事,汪干独自一人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播种,20岁的他却连什么时候给庄稼浇水、打农药、施肥都不知道。眼看着别人家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汪干着急了,除了学习,他没有别的办法。

在田间地头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汪干就一遍一遍地问村里的长辈;农业部门到村里做指导培训,他学的比谁都认真。到2013年底,经过一点点地摸索,一次次地实验,终于,汪干种的水稻亩产量也赶上了村里人的普遍水平,甚至比有些种粮大户还要高,家里70多万元的债务也只剩下30多万。

除了种田,汪干还和几家农户一起办了一个农机合作社,到庄稼成熟的时候,汪干就开着收割机穿行在各家各户的田地里,这段时间是汪干最为忙碌的时候,早晨5点多就要起来给农机进行维护清理,白天他就在地里收割庄稼,有时候要忙到夜里2、3点钟。

“都说当农民不仅辛苦还挣不到钱,我可不这么看,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有各项补助不说,还经常举办农业培训,产量上去了,收入自然就多了。我打算把这些田继续种下去,看看今年有没有什么新的技术再把产量提高一点。”汪干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废品随意堆放在沿街店面前

本报讯(见习记者

 

付玉

 

成洁)3月25日下午,市“三线三边”督查组对怀宁县“三线三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督查组一行先后来到G206国道怀宁段、人形河,以及金拱、...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