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宿州产业先行建新村安庆民生为本兴家园

安徽日报 2013-11-15 23:4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何雪峰)宿州市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实施“产业先行”战略,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农民接受的乡村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精心培植,通过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形成“村美民富产业强”的良好局面。

开展“酵母工程”,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宿州市财政安排360万元“酵母工程”专项资金,在18个重点示范中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按照“财政投入建棚、大户租赁经营、租金归村使用”的思路,培育主导特色产业。预计每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五六万元,可有效解决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费用等难题。

加速土地流转,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速度,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发挥土地集约化效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萧县费村先后流转集体土地350亩种植大棚蔬菜,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突破200万元。灵璧县虞姬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流转土地600亩,建成300多个蔬菜大棚,吸纳500户贫困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目前这500户贫困农户全部脱贫,近1/3的贫困户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添乡村产业后劲。宿州市组建了63个农业产业联合体,认定了1006家家庭农场,培育了4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3154家农业企业,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41.7万亩,辐射带动农民90多万户。

打造“特色产业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在36个重点示范中心村中选择25个集中打造“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目前已形成砀山和萧县水果、蔬菜产业带,灵璧优质小麦、棉花制种、花生种植、肉牛养殖产业带,泗县水产养殖、脱毒山芋产业带,埇桥区瓜果、蔬菜、符离烧鸡加工产业带等众多 “特色产业带”,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3.8%,增幅位居全省第四。

本报讯 (记者 胡劲松 通讯员 余红松)安庆市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坚持民生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注重建设实效和长效管理机制。年底前,全市首批207个中心村可以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潜山县入选住建部编纂的《建设美好乡村,迈向住有所居》全国4个城市范例中、唯一一个县级典型。燕窝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该市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不断激发群众自主建设热情。对一些群众暂时认不清、看不明的重要事项,先进行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让群众逐步理解和接受。该市所有中心村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庄建设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签字通过。同时,该市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求整齐划一,办好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事情。怀宁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组有群众反映,大量土坟乱葬,既不美观,又占用大量耕地。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工程,该村建设了集中的村级墓地,全村所有坟墓迁移到了一起。

该市还尊重群众意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坚持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毁坏古建筑,做好含山纳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保护和发展了农村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太湖县寺前镇、岳西县姚河乡和主簿镇迈进国家级生态乡镇行列。全市首批中心村绿化率均达50%以上。该市还针对群众的需求,建立了垃圾“户清扫、村收集、乡镇集中、县处理”机制,对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等设施,采取“门前三包”、划分责任区等方式,全面整治、全天保洁、全程管理。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各县(市、区)按照人均36元标准和县、乡、农户“3个1/3”措施,筹措保洁人员工资和垃圾转运费用。

新闻推荐

四部门督查金属非金属矿山关闭

本报讯(见习记者 夏海军)近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省安全监管局、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四部门,组成两个督查组,对全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抽查了19家企业。督查结...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