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梅戏源于黄梅”的五个疑问

安庆晚报 2011-09-11 21:55 大字

 

针对黄梅戏起源之谜,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在一次黄梅戏研讨会上说过:历史没有给黄梅戏起源下过定论。对于黄梅戏源头的再探讨,柏龙驹认为至少有五个问题值得仔细研究。

柏龙驹认为首先“下结论要慎重”:黄梅戏的起源之说最早见于王兆乾、陆洪非两人的著作中,但他们只如实记录了三种传说,并没有贸然下结论。最近有些志书出现了“黄梅戏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的字样,不过从现有资料来看,认定“黄梅戏源于黄梅”,显然证据不足,容易误导或讹传,有必要进行再讨论。在这之前,最好不要轻易下结论。

柏龙驹提出的第二问即:怀宁也有一座黄梅山。1989年第二期《黄梅戏艺术》上曾刊《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汤金城著)一文中有一句话:“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廿公里有一山曰黄梅山)。”而巧的是,怀宁县也有一座黄梅山,因民歌小调来自黄梅山,称之为黄梅调。两个县都有黄梅山,而且又都说黄梅戏因该县的黄梅山而得名。问题是哪座山和黄梅戏有牵连?

柏龙驹的第三问是:《逃水荒》是安徽人编的。黄梅戏传统剧目里有一个《逃水荒》的小戏。有人说这出戏为湖北黄梅灾民所编,黄梅县每年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安庆一带去卖唱,黄梅戏就这样传到安庆的。但是曾任怀宁县文化局局长的张亭说,实际上这个本子是安徽人写的,用来“讥讽”湖北灾民的。柏龙驹认为:据此更不能证明“黄梅戏源于黄梅”之说。大水“冲”过去一些灾民,可能;大水“冲”过去一个剧种,谈何容易!

柏龙驹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是:黄梅戏艺人的籍贯。柏龙驹称自己以前听说“黄梅戏源于黄梅”之说并且也曾传播过这种说法,但后来一想不对了。他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接触黄梅戏,先后拜访过许多黄梅戏老艺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且黄梅戏老艺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安庆一带的“乡下人”。而剧种早期代表艺人的籍贯也是剧种源头的标志之一。

柏龙驹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戏曲应从语言、声腔看源头。区分剧种特色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语言和音乐(声腔)。安庆话是黄梅戏的依托,就连湖北包括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演出时也都说安庆话。这说明安庆话是黄梅戏的灵魂,是黄梅戏的韵味所在。黄梅戏音乐(声腔)分为“平词”、“花腔”两大类。花腔小戏极为丰富,素有“一戏一调”之说,这些小调都来源于安庆一带的民歌,“平词”则明显脱胎于青阳腔及徽调等,似乎都与湖北黄梅县没有什么太多的关联。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否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戏”呢?同样值得再思考。林燕整理

新闻推荐

十年前我调到素称无石不成班的怀宁县在文化局工作期间

邓新生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