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杏林与“孔雀东南飞”

安庆晚报 2010-01-14 02:23 大字

[摘要]叶 庆

 

年前,李杏林先生打来电话,说他编著的《“孔雀东南飞”研究》一书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赠我一本阅读。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我与杏林先生本不相识。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思放兄请我看一部有关“孔雀东南飞”的书稿。《孔雀东南飞》本名《焦仲卿妻》,是现存汉乐府中最长的诗篇,被誉为“长诗之圣”。其故事发生地就在安庆市潜怀之间的皖水两岸。我学的是中文,又生长在安庆,自以为对此也略知一二。但看过书稿,还是对该书资料之翔实、论证之严密和语言之生动感到惊叹。其中大量的历史文献、民间传说、诗词歌谣、地名考辨等使我大开眼界。钦佩之余,我也直率地指出了书稿校勘中的一些瑕疵。交差后,想不到一天忽接杏林先生电话。他不仅对我唐突的意见表示理解,还送我一大摞他编著的有关孔雀东南飞及天柱山、三祖寺等的书籍。读过这些书,又通过与先生交往和别人介绍,我对杏林先生才有了较多的了解。

杏林先生出生于怀宁,幼年读私塾时,曾因听塾师与人谈论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中之女主人公)的故事而着迷。1950年代,先生在安徽师范学院读书时撰写的有关孔雀东南飞论文,曾被《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选中,后虽因其它原因而未能刊出,但自此而后,无论是在桐城中学还是在潜山中学教书,乃至退休回家,半个世纪以来,先生研究、宣传孔雀东南飞的心结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1980年代初开始,在时任潜山县委宣传部长徐继达的支持下,先生在繁重的高中教学之余,仍查阅大量资料,并数十次自费赴皖水两岸考察采风,撰写了数十篇有关孔雀东南飞的各种文章,成为国内研究“孔雀东南飞”的知名专家。

高开甲先生曾将李杏林对“孔雀东南飞”的贡献归纳为两点。第一,也最重要的是,杏林先生澄清了各种争议,确认了“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对该故事发生地,历来众说纷纭,学术界也长期没有定论。杏林先生1981年起先后在《艺坛》、《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小吏港与“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产生地辩证》等文章,以大量的文献和现实资料,论证了故事发生地就是怀宁县小市(吏)港一带。他的观点得到了北师大韩兆琦教授等专家的肯定,也基本平息了学术界对此的争论。第二,杏林先生在考察研究“孔雀东南飞”过程中,搜集、整理、编撰了大量散落民间的传说故事、歌谣曲谱、方言俗语,考证并确认了孔雀台、惜字亭、苦芝井、相公桥等古建筑的地点,保存了许多行将散失的可贵历史资料,对发掘和弘扬乡土民间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杏林先生始终作为宣传、开发和建设“孔雀东南飞”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使“孔雀东南飞”真正从文学家的书案走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潜怀两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载体。无论是当年“孔雀园”的筹划,还是今天孔雀东南飞影视城的建设,《孔雀东南飞》电视剧的拍摄,都包含有先生的智慧和汗水。二十多年来,小市镇领导换了不下十位,但每一任都将李杏林看作“自己人”。只要有专家学者或记者来考察采访,他们总是首先通知李杏林,而先生也都尽可能参与接待讲解。

杏林先生如今已年过古稀,但整天仍然忙个不停。也许,今天或今后到孔雀东南飞故地采风或寻梦的人不一定都能知道他,但李杏林之于孔雀东南飞,就象乌以风之于天柱山、徐继达之于古皖文化、汪军之于皖江文化、张健初之于安庆掌故等等一样,已是无法分开的了。安庆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大的影响,显然是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

看着手边的这本《“孔雀东南飞”研究》,我从心想说:感谢你,李杏林先生!

新闻推荐

杏仁入气管差点要了小孩的命

专家提醒:春节警惕小儿气道异物危症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