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新农人施祥龙:学习是我的生命之光
■ 本报记者 刘洋
“我身后就是稻虾田,我手上拿的是自产的稻虾米,我的稻虾米软糯香甜、口感特别好,欢迎大家购买品尝、多多支持。”日前,枞阳县白荡湖村的施祥龙搬出才买不久的直播架,站在自家稻田边录起了抖音。
施祥龙曾患尿毒症,是妻子唐传云瞒着他悄悄地去做了肾源匹配检查,结果正好匹配。在妻子的坚持下,施祥龙做了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施祥龙得救了,但高昂的手术费也让家庭倾尽所有,还欠债十余万元,成为贫困户。如今他却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几年时间,他不但自己脱了贫,还成了发展产业的“新农人”和致富“带头人”。在施祥龙看来,变化产生的根源是学习,学习成了点亮他“新生”的生命之光。
综合种养成就一番事业
2016年春节过后,经过长期恢复性治疗的施祥龙已经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但长期治疗积累的巨额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甘坐等靠救济,施祥龙立志靠双手还清债务、摆脱贫困。
通过帮扶干部帮助、扶贫小额贷款等政策支持,施祥龙当年便流转土地215亩种植水稻,并成立了枞阳县施祥龙家庭农场。但单种水稻收益并不高,仅能维持正常开销。自小在白荡湖边长大,深知家乡水好、鱼虾好的他在深入池州等地考察后,决心把稻虾共养干起来。
“尝试稻虾共养我没给自己留退路。”施祥龙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并和农业、水产专家建立联系,掌握稻虾养殖技术;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种现场会,向同行们学习请教如何降低成本。从2017年底正式“入行”到2018年,光一季龙虾他就获益30多万元,加上水稻、鸭等销售收入,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大户”。2018年底,他领取了“脱贫光荣证”,光荣地脱了贫。如今的施祥龙流转田地已经超过500亩,并将家庭农场打造成了枞阳县渔业技术推广、枞阳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目前,他的综合种养形成以龙虾、稻虾米为主,涵盖了鱼、鸭、猪、鹅、果树、瓜蒌等品类,不但吸纳了10户贫困户就业,跟着他后面开展稻虾共养的村民也达到12户,他的稻虾养殖技术为村民们亩均提效1000多元。
生命因学习更有意义
在施祥龙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协会等机构颁发的荣誉证书,他还以自己的姓名注册了商标。10斤一袋的“施祥龙”牌稻虾米市场售价50元,施祥龙说,去年他累计卖出了22万斤。
打开手提包,施祥龙拿出了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2017年完成生产经营类瓜果专业培训,2018年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水稻种植培训。他说,新型农民必须跟得上时代,类似培训每年他都会参加不少。
今年4月,铜陵本地电商平台为施祥龙举办专场公益助销活动,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卖出的1万斤“施祥龙”牌虾稻米仅用时54分钟便销售一空,这让他深受触动。“电商应该是我们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农活’。”施祥龙说,要把电商做好就要学习产品包装定价、品牌的推广、网销的规则等,前段时间县里举办电商培训班他报名参加了,目前自己还是一名没有毕业的“学生”。
已经开通了抖音的施祥龙虽然当前粉丝才994个,但是勤于学习练手的他已经更新了190个作品,累计获赞2.2万个。“要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会用好新事物。”自称抖音“小学生”的施祥龙并不因为粉丝少而气馁,他说,只要持之以恒去学习,生命就会有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竹青)10月2日一大早,市第五中学的西藏生们集合完毕,举着旗子,开始新学期的研学旅行。高一西藏生们第一站就来到...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