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抗洪救灾一线飞扬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实习生 吴旻
放下书本,扛着铁锹,用脚步丈量江堤;放弃暑假时光,走进教室,用爱心温暖孩子……在抗洪救灾的队伍中,有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主动投身防汛救灾一线,不惧风雨,乘风破浪,让青春在防汛一线闪亮。
“守护大堤就是守护家”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会去江堤防汛,现在轮到我来承担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王青青家在郊区老洲镇桐贵村,这个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女孩,从7月17日起便加入村委,在江堤进行防汛志愿服务。王青青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长江附近,享受着水资源丰富所带来的便捷,现在想在守护这片土地的战役中,发挥自己的一份热度,“守护大堤就是守护我的家。”
王青青被安排值夜班,从下午6时至第二天早晨6时,与值晚班的村委、民工一起去往江堤执勤点进行巡堤。王青青每天都是从帮助执勤的民工准备热水开始,她在执勤点附近的居民家里借用电热水壶烧热水,将近半个小时之后,热水准备好了,就紧接着去一公里左右的储存点领取当晚要用的物资,并分配到每个民工手中。
随后,在村委的带领下,她与民工一起在指定区域内巡逻,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小水库等地点进行认真排查,并将可能发生险情的区域重点标记,及时向领导报告。“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经过10多天的巡查,跟着学了不少。”王青青笑着说,巡堤时,如果看到水沟冒水那就有可疑,要及时上报,如果冒的是浑水,则代表着情况可能比较严重。
侧临长江,又是夜晚,巡防区域多有蚊虫,有时还会下雨,但王青青不怕困难,只要有巡防任务,就会有她的身影,和民工同甘共苦,“我们负责的区段来回约5公里,来回一趟大概要一个多小时。”王青青说,每巡一个来回一般休息半小时,就接着再去巡查,实在太困就趴在桌上眯一会。
“说不累是假的,不过我年轻,扛得住,值夜班也没关系。”村委让王青青休息时,她总是这样坚定地说道,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和安全,但她却没有放弃,毅然坚持和村委一同值班,“虽然很苦很累,但我觉得能为国家做点事情,我觉得很骄傲。”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近日,在郊区灰河乡五洲村安置点的新建学校“爱心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为了丰富安置点内留守儿童的暑假时间,灰河乡政府为留守儿童准备了各种书籍、文具、练习本等学习用品,并与新建学校共同商议,每天派遣青年志愿者们为安置点内的留守儿童教授课程。这些志愿者,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新建学校的老师。新建小学的英语老师万常倩,也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个。
尽管家住的比较远,但得知安置点内需要志愿者,万常倩还是主动报名,成为安置点内的教师志愿者,“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知这些留守儿童有多需要关爱。做志愿者,对我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是却能让这些孩子们学习到知识,感受到温暖,我觉得很值得。”
万常倩说,他们结合防汛救灾实际,除了辅导孩子写作业,还调整课程安排,突出安全自救、灾后心理辅导、感恩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尽量丰富让安置点内的孩子们的生活,“七月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的,但希望可以做一些晴朗的事情,让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安置点留守孩子的心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莉)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市城管执法局帮扶村枞阳县长沙乡木排村、长沙村防汛形势严峻,市城管执法局认真部署...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