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高沿圩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趁着不下雨,大家加快速度!”7月20日上午8时许,老洲镇高沿村洲滩圩上一处渗漏危险点,72集团军某旅许昌连的官兵分三组作业,给渗漏堤坝筑起一个斜面支撑。翻飞的铁锹,快速传递的沙袋,一层层加高的土撑,汗水混合着泥土,战士们用一个个沙袋稳扎稳打,筑牢堤坝的基础。
高沿村党支部书记章平告诉记者,高沿圩东埂长4公里,是铜陵市长江洲滩圩最后一个仍在防守的圩口。这段外滩圩是圩内四公里长江干堤红杨段的外护圩,而红杨段长江干堤从未经历过长江洪水,同时,圩内还有有效耕地3000亩,2500多名群众。高沿圩从7月4日开始不间断出现塌方、渗漏、管涌等险情,村里组织干部民兵成立突击队,24小时坚守,清障、排查、除险,郊区水利局也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防汛抢险工作。
7月19日下午,高沿圩一处堤脚出现渗水,险情堤坝长度16米,高沿村组织村干部和民兵采取紧急措施处理渗漏,但险情依旧没能排除。接到任务后,许昌连官兵于20日早晨7时赶到现场,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150立方米工程量。按照郊区水利局技术人员制定的抢险方案,官兵采取打土撑方式加固堤坝,即用沙袋层层垒叠,将江堤支撑起来,初步预计需要完成300立方工程量才能完全解决险情。
许昌连连长胡乔山说,土撑至少要垒到1.5米高,单层需要沙袋700袋,初步计算需要装填备料一万多袋。这支队伍在19日完成了两起抢险任务,其中一起是在陈瑶湖人力运送土方,徒步600米将备料运到土堤坝,每人至少运送了十多袋,结束所有任务已经是下午六点多。
中午短暂的午饭时间,天又下雨了,堤坝上没有挡雨设施,官兵们在雨中快速吃盒饭。休息间隙,20岁的陈磊脱下军靴查看自己的脚,因为连续泡在泥水中,他的脚心都是水泡,一层一层,结痂又起泡,反反复复,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
连队指导员袁鑫强说,许昌连中有不少技术能手,不少人是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任务,为了有的放矢,连队提前一个月开展针对性训练,老兵手把手教新兵扛沙袋、垒子堤等技巧。然而实战中,总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天气和突发紧急任务。连续作战难免疲劳,这位28岁的指导员不仅要参与抢险,还要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和战士们谈心。“有些新兵会告诉我,军旅生活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但大伙也不约而同地认为,参加抗洪抢险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了锤炼,是宝贵的历练和收获。”
截至记者发稿时,高沿圩渗漏抢险已全部完成。
新闻推荐
■朱霞萍本报记者吴彬“我去!”这简短而又有力的两个字,是王高文在最近的防汛工作中经常说的两个字。7月6日枞阳县法院成立...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