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忆故乡

铜陵日报 2020-01-02 10:36 大字

□江春风

来到苏南已经数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家乡的各种美味。在我的家乡枞阳,有着冬至吃番瓜粑的习俗。番瓜是方言,也就是南瓜,全国各地均有生长。番瓜粑制作简单,把黄褐色的老番瓜去皮(也有不去皮的)、切块,放锅内加水煮熟(或隔水蒸熟),再与米粉搅拌均匀,双手搓圆、压扁成粑形,然后放入烧红的铁锅内不停翻边烫烤,至内芯熟透、二面结出硬壳即可起锅食用。熟透的番瓜粑营养丰富,色泽金黄,软硬适宜,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二面的硬壳香脆,是一款很不错的绿色食品。

家乡不仅冬至吃番瓜粑,其他很多节日都有着吃粑的习俗,譬如三月三吃蒿子粑。蒿子是一种很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仅春夏之交季节的嫩叶可以食用,鲜茎叶加水煮开、沥干后炒食有苦涩的味道,每年仅三月三前后采摘少量回来做粑吃,当然三月三这天是一定要吃蒿子粑的。三月三蒿子粑一般都是晚餐吃,这天中午一放学,母亲就会让我们挎上小腰篮,带上小铲子去野外采摘野生蒿子,蒿子粑制作同番瓜粑一样,只要把煮熟的蒿子同米粉搅拌在一起就可以制作了。

家乡过生日的习俗是早晨必须吃一碗长寿面,面条最好是手拉面,没有也尽量选用一些细长的光面,碗底也不能是空的,必须有肉鱼之类的垫底,实在没有起码也卧三只荷包蛋。晚餐一定也不能少了米粉粑,米粉是现磨出来的,选用的是家乡特产的早稻籼米,这种米碾磨出来的米粉做出来的粑软硬适宜,不易变形,适宜携带、储存,这个磨粉的过程叫去灾,意味过生日的人一年所有不好运势都随着石磨的转动而“磨去”。生日粑一般都带馅的。带馅的米粉粑做起来是个技术活,先要将米粉放适量的水在盆中揉出“筋骨”,然后揪出一团在手中搓圆、压扁,四周朝中间碗起,为了米粉不粘手,手指头还要沾上几滴清水,馅放多了不好收口,放少了又会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

家乡除了过节吃粑,平时为了改善伙食也会做一些粑,有面粉摊的粑,有糯米粉粑,但做得最多的还是米粉粑。平时的米粉粑可以不用带馅的,我自幼就很爱吃,特别是在那粮食短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面条天生有抵触情绪的我就爱吃粑。如今母亲老了,再也磨不动石磨了,眼睛也瞎了看不见了,但每逢我和妻儿生日,母亲一定会喊上弟弟,摸索着给我们“磨灾星”和做粑,可惜远在苏南的我们已很难再享受到这种口福了。

新闻推荐

枞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通“大动脉”59.8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将彻底解决

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枞阳县汤沟镇官锋村幸福组村民吴末银(右)和家人满脸欢喜。本报讯(刘洋刘敏文/图)“水第一、路第二,2019年最...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