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群众的小事,是我的大事” 本报记者 毕 璀 本报通讯员 张 箭

安庆日报 2019-01-22 10:00 大字

心系群众

千方百计排忧解难

由于破罡湖社区与螺山村两地邻近,2013年,时任破罡湖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张兵接到任务——兼任螺山村党总支书记。这一“兼”,就是整整五年。

“张书记心系群众,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事情,他总是不厌其烦,谁舍得这样的好干部啊!”螺山村一委员悄悄告诉记者,张兵原想放弃兼职,谁知,两个村的村民都争抢着“不放人”。

跟张兵聊天,听他讲述那些不计其数的繁琐事,记者也深深感受到了他那颗随时为群众所想、所急的心。

“刚来螺山村上班第三天,一农户家起大火,消防车开了4个小时还没进村,直至所有房屋物件烧为灰烬,那一家人撕心裂肺的痛哭至今犹在眼前。”那一年,张兵和施工队一起,连续奋战100天,日夜赶工,为四面环水的岛村开辟了一条1.2公里长的“生命通道”。

六七十岁的刘春生夫妇,因屡遭家庭变故而常年闭门不出。张兵专门为其找来心理咨询师,整整疏导一年,二老终于打开心结,开始主动融入邻里,上月还为张兵送来了亲自腌制的“醋泡大蒜”。

毗邻枞阳镇连城村的团结圩,地域偏僻,居住着27户130多人。当地村民历来饮用的是田间地头水,水质极差,需用明矾净化后才能饮用,但因施工难一直未能解决问题。寻访得知情况后,张兵自筹11万,并与枞阳县积极协调,成功让27户130多人饮用上自来水。

2016年7月初的那场夏季洪水,让堤坝、圩口众多的螺山村、破罡湖圩区成为防汛重点区域,尤其是位于菜子湖通江河道旁的大团结圩和大联圩,涉及周边几个村的生命财产。连续数十天不分昼夜,张兵都在一线护堤,村民财产保住了,自家经营十年产值约500万元的鱼塘却被冲垮……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张兵总能将小事办好、将大事办牢,给党和群众交上一份又一份踏实而满意的答卷。

学以致用

脱贫工作走出新路径

“百姓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从企业到村务,张兵一直在思索,继开通“生命之道”之后,又在开始围绕“群众需求,产业需求”两点探索“发展之道”。

村民王华龙,因一场事故变成植物人,儿子智力不佳,儿媳跑路,妻子无工作,家中三间房无窗无门无板凳,厨房只有几块瓦。张兵广发倡议募捐集资,不仅为其重建屋舍,还为其妻儿找到了工作,一家重担终于卸下。

村民刘克银喜欢醉酒,不干事,家庭困窘。张兵自筹1.2万,找朋友“化缘”资助5000元,为其做猪圈、买猪苗,帮助刘克银夫妻开起了“庭院式”养殖。

……

民心稳了,发展产业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张兵心中那张脱贫致富路线图也逐渐清晰。

考虑到螺山村属于圩区,梯形口多、零散水域和荒滩多,且年轻劳力外出、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张兵决定,发挥专长发展水产养殖。从村民手中流转出2400多亩良田后,张兵又组织成立了“1+4”专业合作社,即1个小型农具机械专业合作社和4个种养专业合作社。

寒冬时节,站在螺山村东风湖堤上,一边是初雪覆盖后的银装素裹,一边在涟漪泛泛的池塘,晴日里的暖风阵阵袭来,一行又一行的水鸟从芦苇丛中振翅高飞。“这个湖自从养了螃蟹,年产值便从3万直线升到20万。”张兵边介绍边带路。

在绵长的堤坝沿线,还有120亩荒滩标准化正在建设中,翻新的塘泥透着阵阵荷塘气息;四坤圩,150亩“稻鳖”综合种养池塘进入蓄水期,亩产达4000斤以上……

“我是2015年跟着书记做稻虾共养的,当时就从村里流转了100多亩,效益很好。到2018年我又扩大到了300多亩,亩产200斤左右虾,市场上18元一斤,挣了60多万,每亩净利润1000多元。”养殖户李龙兵坚定地告诉记者,“跟着张书记走,咱大伙准能发家致富!”

2013年,螺山村集体收入3.9万元;2018年,螺山村集体收入达52万元。

“我们村将以‘双千工程’为目标,建设一个集休闲、观光、体验、水生蔬菜养殖、科技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全生态循环农业,加速一、三产融合,打造一个经济富裕、百姓安乐、生态和谐的幸福小山村。”张兵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特大长江非法采砂案告破扣押涉案赃款12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36人落网

□记者张敏日前,经缜密侦查,多警作战,市公安局一举打掉多个非法盗采江砂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扣押船只4艘,扣押涉案赃款120...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