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乡贤李道仁

芜湖日报 2018-05-30 01:01 大字

乡贤李道仁是我的邻居,我一直称他为李老伯,老人虽已离世多年,我却一直难以忘怀。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专营日用品的代销店如雨后春笋般开张。李老伯经过一番奔波后,他的只有十平方米左右的代销店也在我老家的孤峰河一座桥头旁开张了。是日上午,李老伯喜气洋洋地嘱我在门楣上方用红漆写上“代销店”三个字。后来,这里也成了南来北往的乡邻们歇脚的热闹地。过路人渴了累了,只要在小店门口歇下脚步,李老伯就会给他们倒杯水,递个小板凳。

李老伯的小店,不仅方便了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更兼具有着“小微”信用社的功能。凡有急事用度的,少不了找老先生求援以解一时之急。李老伯看那人勤劳诚实,才出手施援。大凡赌博成性、好吃懒动、缺乏诚信之流,任凭磨破嘴皮,也休想借走一块钱。李老伯经常施以援手帮助乡邻摆脱生计困境,邻里乡亲们家里有宴请那是一定要请李老伯入席上坐。每有受邀之时,李老伯总是穿戴整洁,揣上一包好烟,带上一瓶酒上门去。

李老伯与老伴生养了六个儿女。在我的印象里,他的三子三女个个清爽精神,穿着整齐干净,而李老伯自己也是精精神神的,从没见过他穿着有污渍的衣服。我多见他于十里开外的镇上批发一挑子百货回店,下了车得肩挑一两里路程,特别是盐,都是乡亲们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又是重脚货,老先生常常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常有年轻力壮的后生见状主动代劳,老先生总会拆一包好烟招待,说些感谢的话。

我与李老伯做了五年的邻居,那阵子,内心忧郁不得意,也因此常去店门口聆听他谈古论今。李老伯善谈古代文人落魄而后得时发达的故事,有些故事至今仍是令我难忘而感动于心。

在一个家中断炊的寒冬,我心情焦虑地走进李老伯的小店。见我满脸愁容,三言两语后李老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时枞阳县有户人家,老夫妻生得一个儿子,自幼便送入私塾受教,以期将来考取功名。但天不遂愿,屡试不中。这书生不会种地不会营生,家道渐渐衰落。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书生眼见家中揭不开锅盖,几个孩子眼巴巴看着自己,便起个大早来到集市,想赊些鱼肉让家人过个年。但问遍商家,无一人肯赊账,不仅如此,还受人当面羞辱:你整天考什么状元,你就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眼见集市要散了,一个新开张的肉摊还有半个猪头没有卖出,屠夫摊主急于回家也图个来年生意吉利,便问书生这猪头可要。书生见问,赶忙说:我要,我要。书生拎上赊来的半个猪头,冒着狂风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往家里奔去。

见书生提肉归来,孩子们高兴极了:今年过年我们也有肉吃了。

再说那赊出猪头的屠夫,当书生接过猪头急匆匆离开后,别的屠夫一边收拾家什一边鼓噪:你赊给他了,就等于喂了狗,他一年到头不干活,死懒,前年在我这赊了一斤肉,每次都说下次还钱。他就是个骗子!屠夫听同行这么一说,急匆匆赶到书生家索要猪头。书生用手指着锅里说:我娘子已放在锅里烧了。屠夫掀开锅盖,从热水锅里提出猪头夺门而去。

书生妻子搂住几个孩子伤心落泪,书生感叹不已,随口念出一首打油诗:

娘子不要泪涟涟,落下油汤好过年。有朝一日时运转,天天年来日日年!

当然故事最后书生终于进士及第,获取功名,一家人丰衣足食。

李老伯不仅仅是说个故事鼓励鼓励我,而是将我带到屯溪,嘱咐他那事业有成的儿子尽量照顾我,帮助我摆脱困境。这样急公好义的老人,我怎么能忘怀?李老伯走了,但长存于我心。

程金州

新闻推荐

邓向阳强调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尔实)5月2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赴安庆市检查防汛工作,实地查看安广江堤枞阳闸、梅林隔堤防洪及城市...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