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五板”着力,以创新驱动铜陵转型发展

铜陵日报 2017-06-26 09:10 大字

田治安

内容提要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铜陵市转型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任务重。为此,铜陵市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五板”着力,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要增新板,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二要加长板,大力推进产业集成发展;三要补短板,尽力弥补创新人才短缺;四要筑底板,全力筑牢创新人力支撑;五要拆挡板,着力拆除创新制度挡板。

现代经济增长是技术和产业不断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铜陵市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并成为安徽“第一方阵”中的一员。但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铜陵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十三五”时期,铜陵市要从“五板”着力,加快完善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努力构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加快破解创新能力不足这一“阿喀琉斯之踵”,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推动铜陵产业从红海走向蓝海。

一、增新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铜陵市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低端嵌入”的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积极引进成熟阶段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在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铜陵主要经济板块需要增新板,推动产业从成熟阶段向成长阶段转变。与成熟阶段产业相比,成长阶段产业还存在着技术不成熟、标准不完善、市场不明朗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增强经济活力。所谓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地区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它决定着创新的正常规模。为此,铜陵需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强经济对外开放度。经济活力与开放度是成正比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四线城市,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是先天不足。因此通过开放,增强与高活力地区经济的竞合关系,并以此来有效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十三五”时期,铜陵要以“东融长三角城市群,北联合肥都市圈”为重中之重,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加快推进理念对接、规划对接、交通对接、机制对接、产业对接为重要步骤,以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平台,着力构建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增强铜陵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

(二)增强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度。现代互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把各种类型的人都变成‘创意者\’,金融家成为思考者,生产商成为市场推广者,终端客户也成为弄潮儿”。特别是全球消费者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成为创新参与者、终端体验者和最终评价者,极大地提升了创新活力,也为铜陵克服区域内创新资源不足、增强经济创新活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条件。铜陵市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努力形成一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系统、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模式,增强铜陵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

(三)增强创新资源粘合度。创新型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幼童—明星—金牛—瘦狗”四个阶段。新产品刚上市的“幼童”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但市场增长率较高;而“金牛”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但增长率低。铜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然需要大量“金牛”企业;但是,如果“幼童”企业和明星企业发展不足,势必会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铜陵市高度重视“幼童”企业孵化和培养,涌现了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但数量仍然不足,特别是缺少“独角兽”企业(即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更是制约铜陵经济发展后劲的最大软肋。下一步,铜陵要抓住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的企业孵化功能,增强创新要素和资源在创新链上粘合度。尽快修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铜陵市众创空间认定办法(试行)》,推动现有众创空间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之真正成为科技、人事、土地、房产、财税等各方资源集成地,孵育和打造更多的“幼童”企业、明星企业,为铜陵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更强后劲。

二、加长板,加快产业集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块状经济是铜陵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这种被称为经济“马赛克”的发展模式,有效吸引了相关资源和生产要素在铜陵的聚集,促进了阀门、印制电路板等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但是,块状经济本质上是同类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简单集聚,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十三五”时期,铜陵要围绕进一步延长和完善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终端制造业,推动块状经济向集成经济转变。比如,铜陵市要把智能新能源汽车打造成第一产业板块,就需要重点做好三个集成。

(一)做好纵向集成。也就是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政府要创造条件,以信息化为抓手,尽可能推动核心企业内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成,推动企业实现所有生产、运营环节信息无缝对接,最终实现企业全盘控制从原材料的准备到产品零售过程的所有行动。

(二)做好横向集成。也叫做水平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及其信息网络实现资源整合,实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在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铜陵市在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板块时,要以整车企业(比如泰新新能源汽车、北京奇点智能汽车)为龙头,推动信息化与产业链全面融合,实现产业链中企业间的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对接与综合集成,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用和价值,以实现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创造的价值最大化,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三)做好端到端集成。端到端集成是制造业企业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途径,它是指将所有连接的端点都集成互联起来,并对价值链上的各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产品

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以及使用维护等产品的全生命统一管理和服务。比如,在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铜陵市要加快整合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尽可能在市域内培育大量配套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推动铜陵市汽车制造尽快形成专业化协作网络、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汽车品牌,为下一步提高铜陵汽车生产系统化水平,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三、补短板,弥补创新人才短缺

创新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才来实施和落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铜陵市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但是,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特别是与合芜蚌相比,铜陵无论在人才规模还是质量上都不占优势,人才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见表1)。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见表2)。这与铜陵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地位很不适应。特别是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铜陵创新能力的主要短板。

表12016年相关城市研发人员比较

单位:人年、%

地区研发人员较上年增长每万就业人口中

折合全时当量从事研发活动人员

合肥市507147.0996.82

芜湖市16701-2.3681.31

蚌埠市1134721.2151.7

马鞍山市911914.3465.14

铜陵市65834.3655.32

(含枞阳县)

资料来源:《2016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

表22016年相关城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比较

单位:家、%

地区研发平台数量占全省比重GDP占全省比重

合肥54528.7826.02

芜湖24212.7811.19

蚌埠1528.085.75

马鞍山1156.076.19

铜陵703.703.97

资料来源:《2016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相关城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创新发展一般规律来看,技术创新的演进过程包括创意形成阶段、技术研发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和应用推广阶段等四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创意形成和技术研发主要发生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大城市、特大城市。铜陵要破解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除了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弥补。

(一)加大技术合同引进力度。政府要加强技术交易平台的引进和建设,为技术交易提供交易场所、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加工与分析、评估、经纪等服务,有效促成交易成功。市政府和县区政府要把企业购买技术纳入财政支持的对象,提高企业吸纳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重点要做好线上交易平台和地方交易平台融合,积极与“科易宝”等在线技术交易平台合作,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展示、技术难题求解、在线对接、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经纪培育、科技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并实现服务常态化、及时化、高效化,打造技术转移绿色通道,使技术交易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手。

(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鼓励本市企业在高梯度区大城市、特大城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密集区创新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比如,蓝盾光电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监测系统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该公司在合肥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组建“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光学监测仪器研发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还在深圳清华港建立自己研发中心。正是依靠这些平台,使得该公司在“智能交通及管理系统、环境气象检测仪、军工雷达”三大领域的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成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典范。铜陵要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到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努力打造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鼓励企业参与链合创新。随着高科技产品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加,技术创新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技术集成,企业创新方式已经从原来的内部垂直集成向企业间横向集成转变,这种创新形式就是链合创新。链合创新是以完善和提升整个产业链为最终目标的交互式、开放性创新体系,是推动产业特别是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政府要鼓励和支持铜陵市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型企业就技术创新进行深度合作,并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实现企业创新优势互补。

四、筑底板,筑牢创新人力支撑

铜陵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需要一批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这是支撑铜陵创新发展的底板。近年来,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高技能“蓝领”缺口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要创造条件,并与企业共同发力,努力使铜陵成为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地,以更好地推动高科技新成果在铜陵转化、完善和应用。

(一)着力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铜陵现有三所技术学院与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制度,充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合理确定各类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和培训模式,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和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学工一体”培养和就业模式,搭建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对接平台。深化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政府要把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纳入财政支持范围,鼓励企业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鼓励企业一线骨干参与产学研一体化、链合创新等研发创新活动,多渠道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更多的一线员工成为“能工巧匠”和“工匠大咖”。

(二)全力提升高技能人才聚集效应。与中西部许多城市一样,“一流人才投奔一线城市、二流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铜陵高技能人才流动的常态,这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冲击。很多企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费尽心血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孔雀东南飞”却束手无策。随着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着“量大面广”的特征。这些人才的引进,都靠政府政策支持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思路还是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一要鼓励企业实行效率工资。所谓效率工资,是指企业自愿支付给员工高于均衡工资水平的工资。现阶段,吸引和激励高技能人才主要还是依靠提高工资待遇。效率工资能够使企业招到高素质员工,并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员工队伍流动性,对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发展更为有利。二要鼓励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把有绝技和绝活,并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师级技工纳入股权激励范围。

(三)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宜居环境。宜居环境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与高层次人才可以柔性化引进相比,高技能人才一般都是企业一线员工,是常住居民,对城市的宜居环境非常看重。政府要把打造宜居城市作为留住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加快软硬环境建设,增强高技能人才对铜陵的归属感。近年来,铜陵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但基础教育、医疗、养老等软件环境还难以使铜陵成为高技能人才安居乐业的高地。比如,铜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但教育质量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当然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撑,但更依赖高素质教师队伍。铜陵市要下决心面向全国引进一批地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评价机制,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水平,把铜陵打造成基础教育质量高地,以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吸引并留住高技能人才。

五、拆挡板,拆除创新制度挡板

与发达地区相比,铜陵仍然存在着阻碍创新发展的挡板。铜陵市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必须拆除三个挡板,在制度自由、动力支撑和法律保障上取得扎实进步。

(一)拆除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融合发展挡板。铜陵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研发人员4415人,占全市研发人员的61.8%;研发经费13.31亿元,占全市研发经费66.8%。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创新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铜陵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如何充分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现有创新资源的作用?根本一条,就是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拆除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融合发展的挡板。一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铜陵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进社会资本的同时,推进企业治理结构、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活国有企业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二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以技术、资本投入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推动国有企业创新资源向非国有企业转移和扩散,提高铜陵市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拆除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挡板。如果企业员工利益与创新成果没有直接关系,员工对创新发展只是被动参与者,其创新热情必然会受到严重压制。因此,拆除员工与企业之间利益挡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以股权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引人、留人机制,使企业与创新人才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获得感,是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推进技术骨干持股,尽快在国有企业建立骨干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

(三)拆除政府对企业有效支持和管理挡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提升一个地区产业创新的“元要素”。这方面一旦做得不好或不及时,可能会使铜陵面临“降维打击”,迅速拉开与发达地区的竞争层级。为此,铜陵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放松管制和有效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梳理和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二要处理好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关系。能通过线上提供服务的,尽量不要让企业跑窗口。三要处理好问责清单和免责清单的关系。在加大对消极懈怠、为官不为者问责力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的容错免责清单,加大对干部诬告诽谤的处置力度,鼓励各级干部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

新闻推荐

《铜陵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修订)通过专家评审

本报讯(记者方文婷)日前,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召开了《铜陵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修订)(以下简称《通则》)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通则》的修订思路清晰,框架较合理,依据较充分,修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