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元化解促稳定 “调”出和谐一片天

铜陵日报 2017-06-20 08:53 大字
郊区司法局桥南司法所的联合调解室里,该所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在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查阅案件卷宗。

核心提示

社会的安宁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根基,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证。当前社会进入转型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纠纷也发生了较大的、新的变化。当大量的矛盾纠纷累积与叠加就会对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构成威胁。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织密织细调解网格夯实稳定“首道防线”

人民调解工作被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铜陵市司法行政机关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以调解协会为牵引,以乡镇、社区和村居等基层调解组织为主体,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组织架构,不断拓展和延伸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通过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开展“诉调对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逐步探索建立起符合市情、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更具专业性、联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民调解组织598个,并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市、县区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调解中心)为统领,37个乡镇调委会为主体,477个村居(社区)、2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基础的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调解网络。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的健全和完善,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人民调解工作更延伸到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目前,不管是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以及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还是村务管理、征地拆迁和补偿、下岗待岗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都能见到广大人民调解员的身影。铜陵市目前在册的人民调解员有2951名,他们进百家村、入百家门,走村入户、穿街过巷,推动了人民调解网络不断织密织细。此外,铜陵市还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专家库”“法学专家库”“医学专家库”,拥有各类专家569名,为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提供专业支持。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大调解工作机制,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铜陵市还以健全机制为基础,研究出台了《铜陵市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制作若干规定(试行)》;草拟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着力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水平。此外铜陵市还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研判预警机制运用,每月督促各县区及时有效使用研判预警机制,根据全市人民调解案件统计分析,撰写人民调解研判预警报告定期报送。

近年来,市司法局还密切与市公安局协同合作,采取不同培训方式,加强对“警民联调室”调解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专职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同时,与公安机关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核查,确保刑满释放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司法局还探索开展“诉调对接”试点工作,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常态化衔接机制,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诉讼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并成立市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积极探索开展“诉调对接”试点工作,设立了5个“诉前调解室”。此外,市司法局还大力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建设。结合矛盾纠纷新领域,在郊区试点成立了商业协会调委会,及时化解商业矛盾纠纷,进一步规范商业行为;加大市医调委软硬件建设,着力推进市医调委规范化建设。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1973件,调解成功11900件,成功率达到了99%。市司法局副局长刘羌川表示,“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社区、疑难纠纷不出区县、矛盾不上交”,实践证明,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为平安法治和谐铜陵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义安区:打造区域纠纷调解的“王牌”

2015年9月成立的义安区联合调处中心是一个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综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统筹化解较大的、跨区域的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置疑难案件的工作平台。

“联调中心”主任由区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由司法局长、信访局长和综治办主任兼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综治办、维稳办、法制办、卫计委、交通局、住建局、环保局、教体局、民政局、农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供销社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各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确保有情况能及时到达和处置。其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政策方法和工作部署,指导、督促各调解组织和专业调委会的建设和运行,主持调处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定期分析并通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并组织对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据联调中心专职副主任张传文介绍,近年来,联调中心调处了区内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已成为了辖区民事纠纷调解的一张“王牌”。特别是2016年以来,联调中心着力化解区域内的医患纠纷和交通事故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了100%,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又反悔的为“零”。此外,中心还积极做好群众的来电咨询,对需要法律帮助解决的事例逐一登记并认真答复,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让每一位群众满意而归。此外,该中心还积极参与了全区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疑难复杂问题的协调处理,仅去年一年就协同有关乡镇政府和区有关部门处理了6起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疑难纠纷。

枞阳县:专项攻坚调防结合

区划调整后,枞阳县在加速融入新铜陵的同时,人民调解工作也顺利过渡。该县以创建“平安枞阳”“和谐枞阳”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积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陈瑶湖镇普济村村民谢某某2016年5月23日骑电瓶车与同村骑摩托车的凌某某在镇上公路发生了较严重碰撞,二人当场受伤被立即送往医院。经医院诊治,凌某某受伤较重,治疗后也极有可能终身残疾,谢某某则受轻伤。得知情况后,凌某某及家属要求谢某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等费用9万余元。谢某某则认为赔偿费用太高且凌某某本身在本次事故中也负有一定责任,因而拒绝支付。双方为此发生了纠纷。为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陈瑶湖司法所立即联系二人户籍所在地普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组成调解小组进行纠纷调解。2016年6月16日,调解小组与当事人双方举行调解会议,但双方因情绪激动,没能达成共识,调解工作一时受阻。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调解员没有放弃,而是根据相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以最大的耐心、恒心和热心,坚持不懈的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双方态度出现了转变。数小时后,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谢某某答应一次性支付凌某某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在内所有赔偿款共计五万五千元,凌某某收到赔偿款后,双方此后再无任何纠葛。至此,这起纠纷顺利化解。

去年以来,枞阳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调委会以“大排查、大调处、促平安、促和谐”人民调解专项攻坚活动为主线,在坚持月纠纷排查的基础上,在重要节假日开展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纠纷逐案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层层调解。同时,枞阳县还结合普法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调解员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使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有了普遍提高。2016年,枞阳县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4811件,调解成功4780件,调处成功率99%,防止民转刑43起87人。

枞阳县司法局还进一步抓好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调整充实了县、乡镇、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村(居、社区)和乡镇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特别是今年,枞阳县又新增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真正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前该县已拥有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22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75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同时,枞阳县还加快基层司法所基础建设进程。目前,枞阳全县22个乡镇基本达到了“五有”(即有工作场所、有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账)、“四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六统一”(即标牌统一、印章统一、标识统一、程序统一、制度统一、文书统一)标准。

“减压阀”作用日益凸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通过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减压阀”作用,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防线。

日前,铜官山派出所民警和联调员经过大量工作,成功调解一起工伤死亡赔偿纠纷。通过讲解法律、计算赔偿金额,从法、理、情三方面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及时阻止了事件进一步升级。

“如果没有铜官山派出所的积极调解,也许达不到这样好的效果,矛盾有可能要激化。我们双方对协调的结果都比较满意,事情取得圆满结果。”当事人吴先生说。

早在2014年,铜陵市就建立起综治牵头、公安主抓、司法行政业务指导、财政保障、社会参与的警民联调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通过警民双方共同参与,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铜官山派出所所长丁学志告诉记者,警民联调机制运行以来,铜官山派出所警民联调室按照处置要早、调解优先、调防结合的要求,调解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轻微侵权以及轻微打架斗殴、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治安事件达到百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赢得了辖区广大群众的好评。

截至目前,铜陵市已经建成“警民联调”室45个,建成率达100%;配备人民调解员262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22人;成功调解纠纷3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1360多万元。近年来,以警民联调为代表的人民调解机制在释放基层警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例如,市司法局通过完善“诉调对接”等多元化调解形式,让更多的调解便民通道“破壳诞生”。

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发区司法分局与辖区法院协商,凡是法院受理的属于开发区的民商事案件,一律先委托给司法分局调解或者由分局指派调委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再由法院审理判决。诉调对接实际上就是由司法局主导的人民调解系统与法院主导的诉讼调解系统的相互衔接,形成的调解协议经过法院确认,同样具有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却缩小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诉讼时间,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像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中始终把“立场中立”“工作独立”作为必须恪守的准则,特别注重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医患双方,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受理的每件纠纷,均采用“背靠背”为主,“面对面”为辅的方式,听取诉求、了解情况,保证双方公平公正的行使话语权,畅通应有的沟通渠道。市医调委还从接待、咨询、申请、坐席安排、发言、检阅笔录、签字顺序等工作细节上注重公平的对待当事人,从而获得了双方的信任、配合,为成功调解医患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铜官区: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

近年来,铜官区司法局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并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做到哪里。”

根据民间纠纷表现出的许多新特点,铜官区司法局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例如,该区建立健全了与区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了人民调解与诉讼、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工作衔接,每个社区选派2名特邀人民调解员,区法院每个社区安排一名联系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又如该区建立了人民调解激励机制,通过出台《铜官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铜官区司法局还建立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对接机制。调解委员会在调处各类矛盾时,如果发现双方难于达成和解,且纠纷与案件又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各调解委员会就可以通过“移送交接”的形式,把纠纷与案件及时介绍到法律援助中心,进入法律援助渠道,做到人民调解组织与法律援助机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值得一提的是,为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铜官区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从巩固组织、规范工作、增强活力着手,强化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铜官区司法局现管理人民调解组织43个,其中镇1个、办事处1个、社区23个、村居18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30人,全区有11个司法所和2个法律服务所,协助和指导开展调解工作,使得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矛盾纠纷的预防方面。各镇办社区和各村(社区)都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形成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的联动机制,确保发生纠纷时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调解,防止矛盾激化。

本版稿件由邓妍采写,照片由高凌君摄

新闻推荐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

6月6日,UP咖啡书吧里,市民在阅读喜爱的书籍。日前,由铜官区幸福社区井巷、石城、幸福居民理事会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与。核心提示铜陵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