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优势 建设“绿色枞阳”———枞阳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五大发展行动”之绿色篇
核心提示
绿色发展理念将保护和生态治理纳入到发展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生态导向。枞阳县在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中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措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推进生态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
科学布局城乡空间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在枞阳县官埠桥镇官山村的山场里,上千亩白茶依山种植,今年的集中采茶期已经结束,工人们正在对茶树进行日常管护。几年前,官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开始在这里的2000多亩山场大规模种植白茶,亩产值3万元左右,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2016年以来,枞阳县对标铜陵市城乡一体化新标准,构建县城、中心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正在积极建成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示范区。
枞阳县优化城镇空间,强化一核、提升一廊、打造一港、培育一区。一核指县城,一廊指合铜走廊重点发展区,着力打造未来全市工业发展的重心、县域东部城镇群,一港指江北港区建设,着力打造港产城一体的产业新城,一区指以浮山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到2020年,县城人口超20万,建成区面积超2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生态系统良好的山水城市、功能条件完善的宜居城市、现代气息浓厚的滨江城市;江北港新区建设港口、现代物流、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9个中心镇和一批特色小镇、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
构建大保护格局,建成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示范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为先,保护好枞阳原生态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建设和修复好山水资源,强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构建生态屏障。
在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中,枞阳县将坚守生态红线,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科学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充分利用好安徽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机遇,重点打造沿江以江堤为核心绿色生态长廊;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低碳产业;落实市“8311”行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接续产业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扶持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抓好县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打造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坚持源头防控保护绿水青山
6月的陈瑶湖生态湿地,28000亩水面烟波浩渺,蒿草、芡实、荷花等野生植被群落自然分布,盛夏时节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湖中栖息的候鸟、留鸟3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头野鸭和大雁,自古以来有“平湖落雁”、“四顾鱼灯”等景观。
多年来,经营这片水域的枞阳县高桥大户养殖场采取全天然养殖方式,不向水中投放任何药物、饲料,保护水体环境。同时,养殖场采取公司职工全员参股方式,所有股东自觉加入陈瑶湖湿地环境保护中,严格控制周边建设,抵制环境破坏行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所产四大家鱼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成为枞阳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典范。
枞阳县在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中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该县全面开展生态创建,顺利完成市级下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成功获批省级森林县城、园林县城和第四届省级文明县城,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近年来,枞阳县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21个、省级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村164个、绿色社区7个、绿色学校12个;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全县废弃矿山、采石场恢复治理约18亩,2016年完成雨坛乡金阳矿业、枞阳海螺公司石灰岩矿和周家山粉砂岩矿等矿山治理复绿面积约60亩。
今年,枞阳县将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制度,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和长江河道、内河水体综合整治,强化白荡湖以及县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做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和有序开发,严格控制生态旅游区域的自然资源开发,加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加大麒麟等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力度;扎实实施增绿增效和绿化提升工程,继续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村,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推进“三大工程”收获“金山银山”
近年来,枞阳县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行动,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多种途径,2016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计划今年综合利用率达90%左右,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中,枞阳县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行动并从2016年开始将环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纳入民生工程考核。全面开展工业烟尘、工业企业堆场扬尘、矿山企业大气污染、码头堆场扬尘等整治工作;强力实施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2014年以来累计淘汰黄标车1400多辆,发放奖补资金500余万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全县有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企业6家;垃圾焚烧和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取得实效。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9天。
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实施水污染防治八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出台白荡湖、菜子湖、枫沙湖、陈瑶湖四大水系“河长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构建了四级管理网络体系;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关停6家塑料颗粒加工企业,推进船舶、港口污染治理;投入约4000万元进行城镇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探索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规范渔业用药,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完成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3个,实施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检查,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项目建成运营。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出台《枞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明确相关单位和部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开展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信息核实工作,认真排查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努力提升该县土壤环境监测能力,成效显著。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双控责任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以来,先后关停60家粘土砖瓦窑厂、7家企业污染生产线项目;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禁止化工和涉重等污染项目落户,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十二五”末,枞阳县每万元GDP能耗0.8092吨标煤,累计下降28.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7.7%、10.6%、12%、31%。
完善保障机制合理利用资源
“竹映三公,溪抱书院”,境内矗立着铜陵第一高峰三公山的钱铺乡鹿狮村山清水秀,有近万亩竹海,是近年来颇具人气的一日游目的地。茂林修竹既营造了鹿狮村出类拔萃的生态环境,又成为带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枞阳县有林地面积48870.7公顷,湿地面积4957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3%,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建城区绿地率达34.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06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45平方米,建城区单位和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率都超过40%;城区建有旗山公园、莲花湖公园、小桥圩广场等多处公园,市民出行500米便有休闲绿地,本地木本植物使用率达到85%。骨干河流绿化率达到98.5%,城市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河流及城市出入口林带宽度都在50米以上,优质的自然环境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以来,枞阳县健全生态建设机制,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通过举行形式各样的义务植树活动,2016年,枞阳县义务植树登记卡建卡率达到95.5%,尽责率达到94.2%。为了做好生态科普宣传,枞阳县大力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现有大山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浮山森林地质公园、牛集职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处科普基地,全县共建有“八一林”、“共青林”、“巾帼林”等纪念林17处。全县共有古树名木761株,其中古树760株,名木1株;一级保护古树9株,二级保护古树45株,三级保护古树706株,以及4个古树群。
实施绿色发展进程中,枞阳县将健全生态建设机制,深化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强化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等,为绿色生态提供切实保障。
本版稿件由方文婷策划采写,照片由詹俊提供
新闻推荐
枞阳县(黄镇)图书馆地址:铜陵市枞阳县银塘西路29号预约电话:3210888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8:00-17:00交通情况:自驾周边景点:旗山汉武生态文化园公众号:枞阳县黄镇图书馆...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