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项机制” 助力“平安建设”□鲍洪宾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控与救治,严防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事关“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的大局,中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近期,枞阳县综治办对该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及就医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建立“四项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摸底筛查不彻底。在开展集中摸底筛查时,不少精神障碍患者因随父母、亲属外出打工或家人故意隐瞒病史等原因,未能全部被摸底筛查而出现漏管。二是救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多具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必须住院救治,因家庭多属困难户,不少因住院治疗费用过大难以承受而放弃对患者的治疗,导致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三是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落实乡镇政府、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公安派出所和患者家属“四位一体”防控机制不力,不少地方落实监护人流于形势,签订监护协议走过场,医疗机构也未有效参与,管理与服务存在漏洞和短板。四是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村、乡镇、医院及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情况未及时进行信息互通,致使患者未能被及时筛查、科学评估和有效监管。
二、对策建议
我们要充分认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与就医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建立“网格化”筛查、服务机制。卫计部门要加强日常排查、筛查诊断和随访工作,进一步加大排查筛查力度,切实摸清患者的底数。制定“定格、定人、定责”网格化筛查与服务管理方案,确保筛查与服务常态化,网格人员工作具体化,失职追责明细化;每年组织一次专家对已列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复诊,及时通报复诊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二要建立“分片包干”管控、送医机制。公安机关要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做到“分片包干、专人管控、掌握行踪、督促治疗”。落实责任区民警包保管控,做好监管台账,做到一人一档,要每日掌握包保对象的行踪,确保不脱离视线,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及时通报卫计部门和乡镇,对有肇事肇祸倾向或行为的,主动配合当地乡镇政府立即送医院救治;会同乡镇、村依法确定监护人,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教育,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确保有效监护;对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尤其是在北京)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落实具体措施,堵塞管控漏洞,对流入的严重患者,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三要建立就医拼盘兜底机制。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严重患者,住院治疗费用纳入政府“351”和“180”兜底政策保障范围。需患者自付的医疗费和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兜底承担。非建档立卡困难家庭严重患者,除去医保报销外,需患者自付的医疗费和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县民政落实每名患者的大病救助,余下由县财政和乡镇政府按5:5实行兜底,先由乡镇政府垫付,半年结算一次。城镇居民或单位职工严重患者,住院治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和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居住地的乡镇政府或所在单位承担。
四要建立综治考核问责机制。枞阳县综治办要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优势,通过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考评推动,推进严重患者就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县综治委按照《安徽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充分运用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处分建议、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等综治领导责任制政策,对严重患者救治工作不力、安全隐患较多的乡镇,要严格实行挂牌督办,开展专项整治,限期解决问题,加大此项工作综治考核权重,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重视、监管不到位、送医不及时,导致发生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的,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的责任。
(作者单位:枞阳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本报讯(壹柯汪伟方飞)6月7日,2017年高考拉开帷幕,全市15222名考生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一次关键的大考。当日,市委书记李猛,市委副书记、市长倪玉平分别前往考点巡视高考工作。市领导邹河、刘亚东、昌...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