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北纬30°线上的东乡武术
■ 方千
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它不仅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其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巧合的是,蔚为壮观的东乡武术也处在这一纬线上。
东乡武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其传播时间之长、名师之众、套路之广、功法之神、传说之多等也给东乡增添了很多美谈。据当地章氏族谱载,东乡武术传于今已逾千年。老桐城有句民谚:“打不过东乡,写不过南乡”。其中“东乡”包括现今枞阳县的周潭、横埠等十多个乡镇。千百年来,“东乡”尚武,其中周潭镇就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东乡武术始于唐代,形成于明,盛于清代。清初至咸丰约200余年间,东乡武术高手辈出,最有名的要数三十六位名教头,代表了当时东乡武术的最高水平。
从拳械表演上看,东乡武术主要用于防卫守土,注重实用,不搞花架子。它以刚劲为主,出手快捷,灵活多变,勇猛凶悍。其拳、械术套路复杂,并都有谱诀。除了上百种的拳路套数、十八般武器外,干农活用的钉耙、扁担、叉子,都被前人结合武术套路设计成武器,成为特有套路。去年,央视《北纬30°中国行》栏目组记者在周潭镇彭山村采访时,一位挑担路过的村民,看到比武的场面,二话没说,卸下耙子就地即兴来了一段,“仅仅是村中的偶遇,就让央视记者感受到当地村民尚武的风范了”。更绝的是,东乡的武师们将平时系在腰间擦汗用的长汗巾,也编成武术套路。一条柔软的长汗巾,放到水里匆匆浸透,再到了他们手里,就像钢铸的铁链一般,成为绞杀利器。这就是高度生活化的东乡武术。
老辈人还津津乐道于东乡武术的一些传说故事。最著名的要数“三十六名教救九华”。1848年,东乡三十六位教头(时称“三十六名教”)率领百名武艺精湛的乡民,乔装香客,暗藏器械,进入九华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财色双贪的贾某等人,为民除害。从此,“三十六名教”以德服人、安邦养性的英名远扬。民间老艺人将三十六名教的侠义行为编成长段唱词,到处传颂。 2009年,东乡武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成为当地群众体育健身的一种常见方式。农闲或春节期间耍“场子”“破拳”,也作为一种传统被延袭下来。彭桥小学还为孩子们开了一个兴趣班,专门教习东乡武术,东乡武术用于强身健体的宗旨没有改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何明本报通讯员 邓妍7月20日上午,长约两公里的枞阳县城银塘路两侧,围满了赶来送别的群众。支援当地抗洪抢险的陆军第12集团军官兵就要离开了,乡亲们依依不舍。“他们这些天为我们...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