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家帮父母“双抢”

合肥晚报 2015-08-08 15:31 大字

○双抢场面(资料图片)

“双抢”的经历不只是属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的,也是当年在合肥求学的农村孩子们的记忆。每年到了盛夏时节,他们都会回到各自位于乡下的家中,尽自己所能帮父母共同分担一些农活。汤传福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尽管在合肥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几个年头,这些专属于农村孩子们的记忆,依然会时不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跳出农门

1975年,汤传福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之中。这里是大别山脉向东延伸的一个分支的部分,常常也被人们叫做江淮丘陵。而在离这里不远处的东面,长江又缓缓地从此处流过,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充足的水资源。用汤传福的话来说,这里就是一个“鱼米之乡”。

虽然如此,在汤传福所生长的上世纪70年代里,由于之前的十年“文革”所造成的巨大的动荡和破坏,这个“鱼米之乡”也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富饶与繁华。大多数农村的生活往往都显得艰辛而且贫乏,广大农民们的温饱问题依然还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身处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勤劳而勇敢的农民们,自发地走出了一条承包到户的崭新道路。从此以后,大伙儿种庄稼的积极性才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也正因为如此,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希望走出乡村,跳出农门的。

“我这个腿有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感觉到痒,就是因为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有蚂蟥钻进去了,留下了一些病毒性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它是几乎去不掉的,所以我直到现在都常常还会发作。”农村生活的艰辛由此也可见一斑。

从小到大,和村里面其他的小伙伴们一样,汤传福每年都会和家人们一起参加“双抢”。

汤传福无疑是幸运的,在那个一个村庄找不到几个大学生的年代,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下子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进了大城市。不过,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前,持续二十余天的“双抢”对他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经历。

追忆往事

“我们那地方是1982年才正式开始实行分田单干的,那个时候我大概才七八岁的样子,最开始负责的就是看秧田的活儿。因为那时候的人家都养鸡呀鸭呀,所以我就去搞一个麻袋,用一根竹竿看着那稻田,一直到那些秧苗都长起来就好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妈妈还因此奖励了我,给我炒了几个鸡蛋吃,那个鸡蛋的味道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因为那可是我的劳动所得啊。”

承包到户的新制度实行以后,每个家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都大大增加了。每年到了“双抢”的这个时候,男女老少都要全体总动员。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汤传福起初就只是干些比较轻松的农活。不过没过多久以后,他就和其他的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参与到早稻的收割上来了。

在这之后,汤传福一家人要做的就是打稻。大人在木制的稻桶上面熟练地重复着那一套动作,小孩子们则来回跑动着传递那一束束稻子,连水田里面的泥巴都被踩得熟了。打完的稻子潮湿得很,想要把它挑回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处理剩下的秸秆同样也是一件费力气的活儿:扎好的秸秆往往被当地人称作“囫囵秸子”,它会被摞在田埂上晾晒,直到“双抢”的结束。

收割完的稻子是需要有人仔细地看管着的,这个时候家里面总会准备上一张“凉床”,一家人吃饭午休都会在这上面解决。

在整个收获的过程结束之后,新一季稻子的秧苗就到了该播种的时候了。“稻田首先是要犁过的,犁过了之后就要耙。”汤传福一一细致地向我讲述了插秧的准备工作,“耙田的时候特别容易犯困,这时候村里的大人们就会唱起歌来,免得睡着了。”

他还特别地强调道,插秧的第一趟是最重要的,而且要牢牢地看准前面的三棵秧苗,这样才能做到最终的整齐和美观。在汤传福的眼中,这些农村的粗活之中,同样也还是讲究一种别样的美感的。

由于汤传福从小就生长在农村,在他同我聊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的感觉特别的真切。从收割到打稻,从犁田到薅草,一个个繁琐而又细致的步骤在他的讲述中逐渐地鲜活起来,如同一幅幅描绘乡村生活的风景画。

回望乡村

由于“双抢”时节的特殊性,大量的农活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口气完成。在当时完全依靠人工劳动的情况下,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是很让人吃不消的。也正因为如此,汤传福至今还仍然患有轻微的腰疾。

“双抢”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于汤传福来说,无疑夹杂了更多复杂的感情。

“我有时候想想,如果把这些事情都好好地来写一写的话,都能够写一本书了。因为这些是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而现在这种场景已经没有了。这就是农耕社会的挽歌。”

在我们的交谈中,汤传福曾经多次地对农民的辛苦表示了感慨。“双抢”的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天不亮就早早地赶到田里去干活,有的人家甚至要一直忙到天黑才能够回到家里休息。

除此之外,诸如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会时常光临,这就往往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了。再加上那会儿又正是酷暑的时节,中暑的现象自然也会是常有的事情。汤传福还提到,由于空气流通太差,有些农民甚至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会导致中毒的情况。

如今已经在合肥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汤传福,再也无须亲自下地干活了。尽管如此,对于这些生长于农村的青年们来说,土地始终都是他们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

汤传福向我分享了他的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发表于《枞阳》杂志上。在他的眼中,乡愁并不完全是对于农村的眷恋。这样的情感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某种程度上仅仅只是城里人的一种臆想。

回望乡村,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年少的青春,除此以外,恐怕我们还应该看到更多的东西,它更应该关乎理想,关乎未来,关乎我们应有的生活。

新闻推荐

擅自脱岗者,严肃查处!

省纪委监察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抗洪抢险督查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