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访农村“垃圾处理之旅”

安徽日报 2014-05-12 22:19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岳

5月7日早上8时许,枞阳县浮山镇浮度新村村民朱阿姨,正把一些生活垃圾从簸箕中倒进家门口的垃圾箱时,保洁员王师傅从垃圾清运车上下来,将“最后一单”垃圾装进桶里,快满的垃圾桶被拖运到垃圾车上,王师傅又从车上拖下一个新的垃圾桶换上。此时朱阿姨丢的垃圾已经上了垃圾压缩车,记者跟着王师傅的车,探访垃圾处理“旅程”。

20分钟后,朱阿姨丢的垃圾“乘坐”压缩车一路来到位于浮山镇垃圾中转站。王师傅将垃圾倒入地坑垃圾箱后,垃圾被压缩成饼状,再用吊杆吊起,装到载重5吨的卡车上,然后,统一运到安庆市皖能垃圾焚烧厂“纳废吐电”。至此,整个垃圾的收集过程基本完成,朱阿姨丢的垃圾结束了 “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行程。

“以前上面一有人来检查,就通知家家户户把垃圾藏起来。现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检查,我们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的,慢慢都习惯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有人清理有车运走。 ”朱阿姨对记者说。在浮度新村,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统统投进了门前的垃圾桶,“垃圾围村”已成历史。

浮山镇将镇区及浮山景区周边环境保洁,通过公开招标,由具有环卫资质的公司负责日常清理。“通过签合同,我们镇一年的垃圾处理费用大约是28万元,包括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所有费用。 ”浮山镇党委副书记刘旭辉说。

记者走访中发现,无论是浮山镇,还是会宫镇、义津镇等乡镇,都实行农村生活垃圾 “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我们镇一天大概要产生6吨的生活垃圾,以前都是拉到没有人的地方去深埋,那样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现在都拉到安庆市里去发电了。 ”会宫镇党委书记姚尚虎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村庄。 ”义津镇发动干部群众千人次,干部群众手持网兜、蛇皮袋、簸箕,热火朝天全面清理公路旁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柴草杂物等,清理卫生死角累计清运200余吨垃圾。为杜绝“脏、乱、差”现象反弹,同时也建立起 “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 “‘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启动后,枞阳县便成立三线三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头组织动员沿线沿边的村庄、单位力量,先摸排,再梳理列出任务,挂图作战。 ”枞阳县委副书记姜奎堂介绍说。

据了解,全省各地把清理农村垃圾与挂图作战、台账建销法相捆绑,“一图一表”“一点一策”,对各处污染实行定位编号,定点销号,动态监管,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省文明办还将“三线三边”治理纳入文明村镇考核,将治理工作成效作为争创的重要依据,推进全域文明进程。

5月8日,砀山县良梨镇杨集村保洁员正在对村内道路进行日常打扫。该县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中,大力实施“农户+保洁员”的保洁模式,实现保洁工作常态化,基本做到村庄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了。崔猛 摄

新闻推荐

基层党员干部声音

芜湖市弋江区马塘街道弋江嘉园社区党委书记邹亨峰:只有把自己修炼好,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们以“三严三实”为标杆,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现在,我们每天上班时间都必须在岗,只要居民有事,马上就能办。...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