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刀枪 个个老翁会耍拳枞阳“东乡武术”入选中国首批“体育非遗”
[摘要]枞阳“东乡武术”入选中国首批“体育非遗”
在称霸文坛三百年的桐城派故里安庆市枞阳县(原属桐城),也有着习武的风气,当地有句俗话“文不过南乡,武不过东乡”。近日,在2013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来自该县的“东乡武术”,被评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11月12日,记者专程来到东乡武术的发源地枞阳县周潭镇探访,发现曾经名满江湖的东乡武术,正面临失传的困境,亟需保护。
【习武之风犹存】
娃们体育课上学武术
素有“武术之乡”美誉的周潭镇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 11月12日下午4点半,正值放学时间,该镇彭桥小学操场上老校长章友武正冒着细雨义务教授学生东乡武术。有近20名小“功夫迷”,都是3年级以上的学生。
老校长章友武同时也是东乡武术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东乡武术已经作为彭桥小学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走在周潭镇,你无处不感受到当地的习武之风,家家有刀枪棍棒,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分男女大都会耍几拳。在该镇大山村,文化墙上印着拳谱。在习武堂,还有一把有上百年历史的关公刀,系清朝武举人章慕斌马上兵器。
老翁三顾茅庐学绝技
69岁的章根苗是东乡武术首席传承人。这几天他都在忙活着一件事——拜师学艺。
章根苗告诉记者,他正想学的是 “毛巾花”,这是一种用毛巾作为武器的功夫,目前,只有村里82岁的章老先生会,但他还保留着过去老拳师的传统,无缘不教拳,“我现在一有空就到他家串门,记不清去了多少次,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
据章根苗介绍,东乡武术有三十多种套路,现今只剩下约20种套路了,很多绝学已经失传。
【未来之景堪忧】
不再低调 走向公开
“过去是徒弟拜师,现在是师傅找徒弟,徒弟还不肯学”,章根苗说,现在东乡习武的大多是40岁以上人,80后、90后学习工作负担重,加上吃不了苦,基本都不愿学,他自己的孙子辈就不肯学。“过去我们习武,要边学医,边苦练功,但现代人很难沉下心来学了,比如点穴手法,制伤药、春秋刀等,很多医术、套路都失传了。 ”
据了解,为了传承东乡武术,枞阳县已经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从2013年开始,投入资金成立东乡武术协会,集中精力开展继承、创新研究工作和传承人才的培养,组织有文化的东乡武术传承人对东乡武术进行搜集整理,并在周潭镇彭桥村设立了习武堂,吸引年轻人习练东乡武术,另外鼓励东乡武术从低调走向公开,参加各界武术聚会。
“体育非遗”是啥?
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几年中,国家体育总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挖掘、搜集和整
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项目。
东乡武术简介
渊源
据《章氏族谱》记载,元代,有天武、天禄兄弟二人迁周潭定居,并带来福建的南少林武功。此后,习武之风不断,到了清初,以周潭为中心,周围50里的居民都争相习武,习武之风遍及整个东乡,形成了“东乡武术”。
特点
东乡武术融 “南拳北腿”于一体,特别注重功法,拳械术套路虽不多,但比较复杂,善于破解对方阵式和路数,拆招散打,攻防合一。
方千乔剑文/摄
新闻推荐
两市副秘书长过多问题已获整改省委公布中央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裸官”等6种人不得列为干部任用考察对象
省委公布中央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裸官”等6种人不得列为干部任用考察对象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