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寻村庄整治试点村的“法宝”——保持“乡土味” 村民须作主
去年7月,安徽省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当年完成10.3万户危房改造及970个村庄整治。 4月16日至19日,记者在黄山、宣城、池州、安庆等地农村采访时发现,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和整治,让旧村庄重新焕发出新活力。
旧村改造保“乡土味”
17日,记者来到黄山区甘棠镇庄里村时,村书记汤小忠正指挥几位村民修整村内一座古迹前的道路。建好后,这里将成为村里一个新景点。据介绍,被列为村庄整治点以后,该村发动群众拆除了破旧的猪栏、厕所,清理了沟渠、池塘,粉刷了老旧墙体,新建了环形村路。现在,走在宽阔的村路上,连绵上千米的徽派新村整洁秀美,和远处的肖黄山、村头的青龙河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在宣州区水东镇前进村,当地对村庄进行整治的同时,还依托路边银杏、香樟等古树打造乡村公园,在小溪边种上竹子和油菜,过去人迹罕至的杂树林变身风景优美的 “生态长廊”,吸引很多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
记者在多个村庄看到,通过实施以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植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村庄风格得到了统一,村内环境彻底改善。同时,在整治中力求保持当地民居风貌,使改造后的村庄仍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村庄整治村民支持
“村庄整治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参与”,这是很多乡村干部的切身体会。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周院村民组共有93户,整治前庄内房屋建筑式样各异,道路狭窄,坟茔多,常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据横埠镇党委书记丁文立介绍,新村整治过程中,共迁坟28座,拆除禽畜舍165间,没有村民的支持,“新村不可能建起来”。
村庄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争取上面的补助外,也需要村民的配合与参与。庄里村的做法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把村里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以低价承包给村内有资质的建筑队。 “他们为村里建设出力,少挣点钱也情愿”,汤小忠说。
此外,村庄整治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程,它需要村民的长期参与。记者发现,很多村庄都制定了村规民约,以户为单位签订保洁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很多农户为了新村的整洁,放弃了散养鸡鸭。
带动发展村民受益
村庄变漂亮了,老百姓也能得到实惠。徽州区呈坎镇通过“改徽”工程,将道路沿线的村庄统一改造为徽派建筑,一些古村落的旅游潜力被发掘出来。近年来,到呈坎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农民也发展起旅游经济。家住呈坎镇农民新村的叶格龙就在镇上一个古村落旁做起了农家乐,“有10个包厢,周末都忙不过来,一年纯收入七八万”。
在水东镇宗村,整治后的山村道路一直通向镇里,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他们有的开起了炒茶厂,有的办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将山里货就地加工,实现增值。富裕起来的宗村人将传统文化也打造成产业,村农民文化活动室负责人宗昌刚通过自己钻研,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书画家和雕刻家,他制作的根雕,有的可以卖到几千元。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今年安徽省继续安排10万户以上的危房改造任务,在240个乡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同时安排2000个以上的村庄整治,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程茂枝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12年12月26日,余永刚夫妇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见到心爱的女儿。虽然早已无法交流,但意识尚存的女儿还是紧紧攥着他的手。此前,余永刚为不满7岁的女儿填写了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