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枞阳名儒周大璋

安庆晚报 2010-05-02 01:35 大字

 

清朝进士周大璋一生苦心钻研先儒之学,勤奋研读经史百家,这位桐城派文人留下了丰厚的著作,著有《四书精言》40卷,《四书正义》19卷,《左传翼》18卷,《修凝堂文钞》6卷,《朱子古文读本》16卷等。周大璋高中进士后,被授予湖南龙阳县令,史载,周大璋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着想,为了扩大老百姓的耕地面积,他曾组织老百姓围湖造田,遇到灾荒年,开仓放粮,拯救百姓。为感念周大璋的恩德,当地人建“德政碑”来歌颂他的政绩。

其实,在高中进士前,周大璋曾经当过私塾先生,为师期间,周大璋最引以为豪的是培养了后来成为宰相的张廷玉。

周大璋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枞阳县周潭镇施湾村,施湾三面依山,一面临水,自古就是一个风景怡人、民风纯朴的小山村,如今施湾的耄耋老人还常常向后辈人讲述有关周大璋的逸闻轶事,对于周大璋收张廷玉为学生,据说还有一段故事。

话说当年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在朝廷当宰相时,有一次乘船巡察民情,在铜陵的六百丈,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无法前行,只好在六百丈抛锚。第二天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早起的宰相上岸信步闲逛,突然,有琅琅的读书声传入张宰相的耳鼓,他循声而去,原来这里有一个小学堂,张宰相不由自主地踏入学堂,只见八九个学生在摇头晃脑地吟诗,先生不在,桌上放着一本书,宰相随手翻开书,立刻被矫若游龙、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吸引住了,再阅读书的内容,愈加大吃一惊,书是私塾先生自己编写的,宰相暗叹:“此乃人才也!”这时周大璋走进学堂,见一眉清目秀的学者模样的人站在桌边,作揖道:“先生有何指教?”“不敢,不敢,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周大璋答道:“鄙人姓周,名大璋,字聘侯,号笔峰。”宰相颔首微笑,“塾师在此任教,报酬何如?”“一年十担毛大麦。”宰相摇摇头:“报酬太低了,我请先生去家里教书,报酬比这高得多,何如?”周大璋沉默不语,宰相又道:“我很赞佩先生的学识,故想把蠢子交与你受教!我家在桐城,如果先生觉得妥当,明年正月十五我派大轿来接先生!”周大璋思忖后答应了。

那年年底,周大璋便辞去了在六百丈教书的差事,在家静候桐城人来接。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并未见到桐城来人接自己,周大璋颇着急,他夫人十分恼怒,责怪周大璋不该听信别人之语,辞去塾师的工作,这下倒好,连十担毛大麦也弄没了。之后的几天,他的夫人整天唠叨,周大璋万般无奈,在正月二十二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蓝布袍,离开家去桐城寻访张英其人。

再说张宰相回朝后公务繁忙,几天后才猛然记起与周大璋的约定,便迅速派人抬轿来施湾接周大璋。来人寻得周大璋的家,可是周大璋已经不在家中,来人把三担白大米、一些银两交给了周大璋的夫人。

周大璋经过苦苦寻访,终于找到了张英的家,宰相家人大摆宴席款待周大璋,周大璋此时才知道张英的宰相身份。在张宅,周大璋潜心教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可是小家伙很顽皮,加之宰相家里人来轿往,张廷玉学习收获不大,周大璋思虑再三,决定把张廷玉带回自己的家乡,让他在清静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宰相同意了周大璋的做法。

回到山村后,周大璋在风景优美、环境清幽的准提庵教张廷玉读书。在这里,张廷玉学业进步飞快,后来,他随周大璋到周潭的周氏祠堂又苦读了三载。周氏祠堂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周潭中学,现在周潭中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八角亭,据说这仿宫殿结构的建造是张廷玉当宰相后,皇帝御批的。张廷玉后来一直敬重周大璋,他曾经为周氏家谱作序,并有私印。施湾的准提庵曾有一块金匾:“孝道禅修”,是张廷玉宰相赠送的,可惜后来被广西军所毁。如今,施湾的老百姓自发捐资重修了庵堂,张廷玉和爱国将领戴安澜为准提庵增添了深厚的人文色彩。

周大璋学富五车,他在龙阳任县令时,稍有余暇,就聚诸生在明伦堂,讲授自己编写的《龙阳讲义》。周大璋去世后就埋葬在施湾的青山上,墓地东临宋家嘴,北望横山,墓碑很简陋,墓与周围平常人的墓好像差不多。据说,当初,张廷玉宰相为周大璋在王家嘴选好了一块墓地,准备把墓地修筑得豪华大方,得到恩师去世消息的张廷玉赶到施湾时,家人已经把他葬在了青山上。老辈人说,现在施湾没有周大璋的直系后代,他的直系后代生活在南京。

一代名儒周大璋早就化为一黄土,然而,枞阳人民不会忘记他!

 

左萃莲

新闻推荐

农村摩托车司机成“酒驾”大户

 

杨宏伟

 

何飞“在我们农村,酒后驾驶摩托车的比酒后驾驶汽车的还多。”6月1日,本报热线接到枞阳县横埠镇新庄村村民王良书打来的热线电话,称近段时间以来,当地有...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枞阳名儒周大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