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紫阳着力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升级版”

陕西日报 2015-03-19 23:10 大字

   余兴福

紫阳的优势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良好的生态已成为紫阳的“金字招牌”。

绿色产业蓄势发力

2014年,紫阳县旅游招商可谓好戏连台。依托“山水茶歌道”特色资源,突出“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定位,加快“一心三园”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中心、汉水文化体验园、富硒茶文化观光园、道教养生文化园。据统计,2014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1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亿元。

除此之外,扶持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是紫阳在发展山林经济所唱的另一重头戏。该县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大厂带小厂、小厂连农户”的产业链条。农民纷纷走出“小打小闹”的圈子,在产业链条上增收获利。

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循环经济良好起步,绿色产业蓄势发力,使紫阳经济步入快车道,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

“两园三业”点燃发展新引擎

走进蒿坪硒谷工业园区,紫阳富硒食品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师傅们一片忙碌。该公司投资1.1亿,建成魔芋胶、魔芋干燥剂、魔芋风味即食食品、魔芋面条、高分散魔芋膳食纤维等8个标准化生产车间。目前,魔芋胶、魔芋风味即食食品、魔芋面条、高分散魔芋膳食纤维四种产品全面投产,市场销售火爆,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七年的发展,硒谷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6家,闵秦茶业等7家企业投产,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

生态环保的倒逼,带来产业的高端取向。依托蒿坪硒谷工业园区和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劳密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两园三业”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普惠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紫阳积极建立完善民生投入稳增长机制,坚持把资源资金向民生倾斜,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2014年,该县斥资21.93亿元,继续实施城乡20件实事,努力破解群众普遍关心的安居、教育、医疗、出行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县城10件实事,总投资12.36亿元。农村10件实事,总投资9.57亿元。

新闻推荐

安康查处11家环境违法企业

本报讯(记者郑斐)近日,安康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了紫阳县明华煤矿、安康市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安康市安太矿业有限公司、汉滨区长明钒矿有限公司、紫阳县金源煤矿、旬阳县鑫源矿业有限...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