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花绽放三秦 旬阳民歌:唱响美好新时代

陕西日报 2018-07-31 06:1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石晓红

“兰呦草的花儿吔,不呀会地开吔,开在高山呦嗬,陡呀么陡石崖……”

“远望哎乖姐哟,哟号哟号嗨,一哟身的蓝哟,不长也不短哎……”

自乐班社里,乡亲们敲起锣鼓,唱起悠扬悦耳的旬阳民歌;文化广场上,一支支舞蹈队伴随着旬阳民歌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安康市旬阳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动听又动情的旬阳民歌已经响遍了旬阳21个镇305个村(社区),唱响了城乡群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以活动促保护传承

旬阳民歌曲调丰富、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旬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旬阳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致力于民间艺术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从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普及推广等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积极组织实施以旬阳民歌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在各种节庆纪念日、送戏下乡等演出活动中,旬阳县都会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展演展示活动,为广大民歌爱好者提供技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旬阳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以比赛促旬阳民歌保护传承过程中,《兰草花》《一身蓝》《放牛郎》《打黄瓜花》《街上的大嫂下乡来》等一首首悠扬悦耳、耐人寻味的传统旬阳民歌被选手们争相传唱。目前,旬阳民歌大赛已举办了五届。通过举办大赛和展演展示活动,旬阳使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还挖掘出一批优秀的民歌演艺人才,丰富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旬阳县先后举办了陕南民歌大赛、陕西省第三届农民文化节旬阳分会场活动等,让民间文化热了起来。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民间文艺人才队伍也在城乡舞台上日渐壮大。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民歌。旬阳民歌根植于旬阳人民生活,滋养着旬阳人民心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旬阳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旬阳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

旬阳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曲等;风格上既有中原文化的阳刚,又具江南文化的柔美;歌词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旋律清新优美、富于变化;韵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旬阳民歌既像美丽的汉江奔流不息,又似漫山遍野的兰草花,芬芳灿烂,弥香久远。千百年来,悠扬婉转的小调或荡气回肠的山歌、号子如四季不竭的风雨播撒在秦巴山间、汉水两岸,成为当地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大餐。

多年来,旬阳县始终坚持走“文旅兴县”之路,致力于旬阳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弘扬,特别是继大型原创民俗歌舞《兰草花儿开》之后,又创新推出大型法治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等一批精品力作,使旬阳民歌传播空间和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如今,旬阳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的大型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已在省、市、县上演。

 创新只为更好传承

为了让国家级非遗项目旬阳民歌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旬阳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召开旬阳民歌大家唱采风座谈会,邀请汉中、安康等地优秀民歌手进行交流座谈;选派民歌手外出比赛、学习;组织举办旬阳民歌演唱传承培训班、旬阳民歌广场舞培训班,编印《旬阳民歌推广教材》,改编旬阳民歌《一身蓝》《观画眉》《八哥》《四川下来一条河》《月亮当头》等新的广场舞音乐,把古老的民歌元素融入新的音乐创作,让民歌以新的形式在新时代里传唱。

在今年举办的全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旬阳民歌广场舞音乐推广展示活动中,全县14支舞蹈队参加展示交流。一首首婉转悠扬的旬阳民歌响彻广场上空,优美的旋律、曼妙的舞姿,让观众充分领略了旬阳民歌广场舞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也为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同场展示、交流技艺的平台,使旬阳民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如今,随着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旬阳民歌已经走进农村,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旅游景点。灵秀婉约、音韵不绝的旬阳民歌,彰显着旬阳人的文化自信和对绿水青山的热爱。

新闻推荐

安康千万元奖补科技型企业

本报讯(通讯员成家宁)近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对2017年纳入企业创新工程的科技型企业、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市级工程技术研...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