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品的“秘密”
对老年用品,老人们既“爱”又“怕”。 吴定国 摄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这支消费大军,让无数商家垂涎欲滴。在各种老年产品开发中,有一部分商家却没有走正道,他们利用老人肌体渐衰恐惧死亡、子女忙于生计对老人缺乏关爱这一矛盾,大打“亲情牌”,以免费、赠送、体验等各种噱头博得老年人的信任,从而不经意间掏空了老人的钱袋子。更可怕的是这些保健品经营灵活,高利润、低风险,且具有迷惑性、隐蔽性、流动性大等特点,也给执法部门管理、取证、打击带来难度。老年用品到底有何“秘密”?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安康城区老年体验购物火爆
“我是一普通市民,现有一事相求,静宁路菜市场内开有一家治疗机免费体验场所,据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便秘、慢性疲劳综合症、高血压、糖尿病。每天聚集几百位老年人免费体验,中途进行该公司的产品宣传,价格在一万元左右……”
这是一位读者给本刊发来的一封反映信节选。同时,记者在安康几大论坛网站上,也看到了类似的反映。有网友质疑:该治疗机真的就值一万元吗?如果效果好,就应加大宣传,让更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受益,如果是虚吹、神吹,就应该早日取缔,以免更多的老年人上当受骗。张岭一位老人也反映:他在张岭公园附近一辆小货车上花了800多元买了一台按摩器,回家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坏了,去找他们时,小货车已经不见了……
接着,记者对信中提到的治疗机体验场所进行了实地走访。该经营点设在安康城区静宁路一巷内民房里,从外面看颇具规模,门口有导诊台,侧屋放满了塑料椅子像是一个宣讲场所。看见有人走近,就有两名穿统一制服的中年人立即来到了门口迎接。走进,房子里摆着很多机械,几位老人正在体验,见有人进来,就问给谁买等等问题。
随后,记者又来到世纪新村外的一类似专卖店,当日下着雨,但这家专卖店里依然坐着两位老人在体验所谓的按摩仪,见有年轻人进入,一位40岁左右的工作人员立即询问来意。当得知记者是想给母亲买一台时,正在按摩的两位老人立即说,这机子效果好,你妈是不是姓陈,她老早就想买一台了……工作人员立即说,7980元一台的治疗仪能治疗、能预防各种中老年疾病。继续往进走,看见里屋放着两台大型的治疗床,一位老人正躺在上面。看见记者拍照,工作人员立即转变了态度:“你有什么就明说,拍什么?你拍什么我们也不怕!”
经调查,这些体验店专盯老年人钱袋子,除了各种医疗器械外,还有很多卖保健品的商家,他们打着各种新名词和噱头,多数在背街小巷宣传能治各种慢性疾病,让很多老年人花数千数万元买回大包小包的“保健品”、“治疗仪”。不仅在上述地区,在兴安菜市场、骆家庄以及江北的偏僻街巷也有多家免费健康体验中心,可见老年体验购物的火爆。
儿女缺位让老人“错爱”销售员
“我家老人明明知道卖保健品的是骗子,却心甘情愿上当受骗。”提及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市民王先生很气愤。据王先生介绍,他在外做生意,老人一个人在家很寂寞,曾遇到一位热心的销售员,给他小礼品,还很亲热地把他叫叔,后来,让他父亲花几千块钱买保健品,他知道后说保健品不是药品,是骗人的,要报案,但老人知道后坚决制止说:“我了解了,好多国家退休领导都在喝这种产品呢,我哪怕上当,我愿意,你们不要管了!”最终王先生只能无奈地放弃报警。
无独有偶,李爷爷是个80多岁老人,在体验保健床时,热心的销售员在得知李爷爷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后,立马对老人进行安慰:“李爷爷您别伤心,我们这儿最不缺这种好看性格又好的老太太啦,您老要是愿意,常来这里坐坐,我给您介绍一个,怎么样?”李爷爷听了心里很是高兴,于是买了许多高额的保健产品。
记者的父母也曾“上钩”。一次,父母拿着一双明显做工粗劣的按摩拖鞋说有很多神奇的疗效,998元一双,非要一人买一双,而且无论怎样劝说都不奏效。最后老人说:“钱是我赚的,我想咋花就咋花。”无奈下,记者同意先买一双试试,最终这双千元拖鞋穿了不到一个月就坏掉了……
为什么老人成了破财吃亏、受骗上当的主体呢?采访中,有市民认为:步入老年后,人的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缺乏识别骗局的能力。加之个别老人“贪小便宜”以及“希望被重视”等心理,会出现固执地瞒着家人、自作主张不计后果进行消费的情况。
也有市民认为:被骗老年人大多未与子女共同居住,有的还是丧偶后独居,缺乏家庭关心照料。同时,在社会中,老年人没有可以信赖的排解情绪的场所;在家中,由于中国人内敛迂回的情感表达方式,加之传统文化中长者一向以淡泊、睿智、悠然的态度示人,导致老年人及其子女都会觉得,将自己内心孤独、多愁善感和焦虑等心态向子女袒露,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表现。骗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态,和他们进行更加舒服自在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倾听的尊严,伺机行骗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同时,相关部门针对老年人的防骗宣传工作较薄弱,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渠道匮乏,看病就医和养生保健问题缺少科学指导,轻信所谓特效药、神药、进口药。
老年用品监管急需法律保障
安康城区老年用品的火爆,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口的老龄化也正在“逼”进安康。一些商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将保健品当做药品卖,廉价的电子产品当做高价的“稀缺货”,用打“亲情牌”的方式,巧妙地卖给了老人。殊不知,这些老年产品因专业化程度不高、质量良莠不齐等,常常让老年人“投诉无门”。
那么,如何监管老年用品市场呢?记者联系了工商管理部门,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静宁路的那家颇具规模的保健品体验场所,其实早已被市民通过市长信箱举报,执法人员也已先后3次对其进行检查。原来,这家店办理了营业手续,而市民在信中声称的鼓动、宣传、推销昂贵治疗机的情况,也因难以取证使执法部门无法处理。同时,针对保健品,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1条规定: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然而,新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始终未出台,导致作为监管部门无法为经营者发放许可证的职能。由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导致对无证保健品经营者缺乏必要罚则。通过讲座方式,虚假宣传售卖保健品,如果老年人不能提供现场视频、宣传单、发票等,执法部门也难以取证处罚。
尽管管理部门针对老年用品的监管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工作人员还是给出了一些应对办法: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不要贪图“义诊”、免费“讲座”、免费“治疗”、免费“礼品”等,以免掉入消费陷阱;要认清保健品不等同于药品,不具有治疗作用,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广告的宣传效果;在参加各类保健知识讲座时,不可轻信经销商夸大宣传保健品疗效;购买保健品最好到直销店或信誉较好、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销售店购买。
相关链接:
为什么老年人总是沉迷保健品无法自拔?记者通过业内人士和网上有关保险品的销售,了解了一些“保健品推销套路”,或许能帮助老年人“擦亮眼睛”。
在老年用品销售中,销售者一是夸大其词,哪怕是里面只放了1克海参,也可以把所有海参的功效都加上;二是“脸皮厚销售”,看到老年人走过来,叫叔叔阿姨都显得生分,直接叫爸,妈!只要钱给得足,跪下来都可以;三是为了让保健品显得正规,名字起成XXX中心,名字取的跟国家开的一样;四是针对空巢老人,没事就打电话让老人过来聊天做游戏,送点小礼物,突破老人们的心理防线;五是如果光送点小礼物还不够, “医生”上场了——免费体检。心、肝、脾、肺、肾,总有一个能查出问题。这时候,给你推荐的就不是销售员了,而变成了“医生”;六是送免费旅游,带老人参观所谓工厂,还请专家过来开大会,吃住都是别人出的钱,目的就在于,让这些老年人远离儿女,可以更彻底的洗脑;七是在老人里面插一两个老年人“内鬼”,什么保健被、红外线枕头、按摩床、电离子饮水机……让老年人“现身说法”讲给老年人;八是目的达到后,如果家属们报警,最后都变成了孩子不让买,老人哭着喊着要买。
□ 记者 潘润生 实习生 丛雪婷
A
B
C
新闻视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拥)7月12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俊民会见省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瑜一行,双方就开展合作交流进行座谈,副市长鲁琦参加会见。在座谈会上,王瑜介绍了省水务集团发展的现状及...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