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次
□合肥王唯唯
人生是一场无法预知的旅程,注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我第一次担当大型文艺晚会编导,是在2010年。年初,厅领导把我找去,说是为了提高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唤起全社会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关注,决定举办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并由我来完成节目的台本和导演工作。说实话,虽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0多年,主办承办各种大大小小文化活动不计其数,但担当如此重任还是第一次,心里难免打鼓。但我的个性决定了我的工作态度,我接受了任务。
虽然接受了任务,但从何下手,心里真是没有一点底。此时已到腊月,年的氛围越来越浓,由过年想到,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最渊源厚重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由年又想到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也是民俗。灵感就这样从脑海里一下蹦了出来。
大年初一到初三,我关了手机,一个人在办公室待了三天,最终完成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演出方案。主题: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气和节日为时序,巧妙串连流传广泛的十大民俗活动,展示民俗文化旺盛的生命活力和斑斓色彩。理念:喜歌喜舞喜庆、民风民情民乐、绝活绝技绝伦、传统传承传神。节目:月圆观灯(元宵)、踏青插柳(清明)、采茶赛歌(谷雨)、龙舟竞渡(端午)、花前月下(七夕)、收获金秋(立秋)、举杯邀月(中秋)、登高赏菊(重阳)、祈福丰年(冬至)、迎春团圆(春节)。原则:还原为主、表演为辅;古风为主、时尚为辅。
七天年一过,将方案上交到厅里。这期间我将音乐制作、舞台设计、音响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人聚到一起,连着两天关起门来讨论。方案批下来之后,我带上方案赶到举办地铜陵,和市文化局的有关人员就排练场地、演员食宿、车辆安排等做了落实。回到合肥立即从全省各地将心里早已定好的排练老师们召来,开了第一次编导会。安排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责任之后,老师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任务返回。
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开幕式演出的团队按照要求准时到达铜陵市。此时距开幕式演出仅有11天。面对1000多人的演出队伍,我显得有点紧张又有点亢奋。我将各个节目的编排老师安排坐在我的身边,每看完一个节目之后,马上和节目的编排老师交换意见,提出修改的方向。
既然是民俗文化节,那么开幕式演出的节目单就不能和一般的演出节目单一样。在想了也不知多少方案后,突然想到了扇子。扇子为纳凉之物,是中国的传统物品,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想法和领导一沟通,立马得到了肯定。用扇子做节目单也算是个创新吧。
2010年5月7日下午3点。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在铜陵开幕。作为总导演,我这时手拿对讲机坐在指挥台前,那个紧张那个不安那个亢奋,使得我好半天不能安静下来。我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喝水,极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当领导宣布开幕,烟花上天,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此时我才发现我全身已经湿透,半躺在座位上,一如放了气的气球,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在第二天的座谈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安徽举办民俗文化节很有意义,是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方式,它能唤起大家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吸引更多人关注民俗文化,还能培养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民俗泰斗,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乌丙安老先生称赞:“安徽人懂得保护自己的宝贝。举办这样的民俗文化节,可以唤醒人们对民俗文化、本土文化的关注,让老百姓在享受民俗文化的同时,更加关心和保护民俗文化。”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宋雨桂说:“十大民俗表演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古风浓郁令人感叹。”中央电视台“大家”专栏制片人说:“十大民俗表演很有创意,解说词写得很美。特别是用一把扇子做节目单,更是一个创举。”乌丙安老先生连忙插话:“这是我至今看到的最好的节目单,我会好好保存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张錩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十个串联节目表现出来的民俗活动,让我们记忆中很多已经淡化了的民俗,又重新回到了视野中。”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是一种新体验,有的瞬间会过去,但有的会长久在心里驻留。
新闻推荐
3月24日清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吴村村一茶山上,采茶工们穿梭在茶垄间采摘春茶。3月19日,一辆辆满载外地采茶工的大巴...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