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有“好日子”

市场星报 2022-04-11 00:36 大字

文件一律印双面,开会不发笔和本,接待优先选食堂……日前,安徽省财政厅出台12条措施,要求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措施涉及办公经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多个方面,小到纸张打印、空调温度、接待标准等,规定十分细致,引来舆论关注。不止安徽,今年以来,多地已经下发“过紧日子”的相关文件。(4月6日《市场星报》)

近年来,中央多次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今年以来,包括安徽在内的多地陆续下发“过紧日子”的相关文件,这些都是对中央精神的坚决落实。

疫情发生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面临着受疫情冲击的特殊困难,疫情对低收入群众包括农民工、贫困户、灵活就业人员等的就业、收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大幅压减政府支出,是应对困难的必要措施。

政府过紧日子,群众就有稳日子、好日子。中央早就要求,政府过紧日子,要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重点用于民生特别是解决民生难事、加大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切实让人民群众的日子逐步向好。即是说,政府“节用”最终是要“为民”。也只有政府真正过起紧日子,才能最充分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让利于企、让得于民,提升企业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不是一句笼统的空话,而应体现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支笔、一顿饭等诸多细节,哪怕再细小,各项支出都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过紧日子感受,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讲条件,不走过场。既要在思想上“紧”,也要在作风上“硬”,更要在措施上“实”。

要保障党政机关都过上紧日子,还要给其戴上“紧箍咒”——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权力运行,堵住“跑冒滴漏”,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问责到人。

新闻推荐

陪我上山看星星

明前茶如果你是一名北京女性,29岁,未婚,而最近印象不错的相亲对象告诉你,他比你小4岁,从小在安徽小城镇的单亲家庭长...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