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山水绘成诗 潘望森印象
○《万山红遍》 97×180cm 2008年
○《古人诗意图》 97×180cm 2010年
○《乡情》 68×68cm 2015年
○《秋染山家》 68CM×68cm 2015年
○《故乡吟》 138×68cm 2010年
○《梦乡情深》 138×68cm 2009年
○本职工作,还有组织服务教学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
○追求,牢记教书育人
○校训,一直是自己的遵循
○创作,虑之于心,成而行之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走过山水,绘就成诗
○文化推陈出新,笔墨当随时代
□庐州读书人 文/图
潘望森在山水画坛取得了丰硕成就。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应邀前往日本、荷兰、意大利国参加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出版个人画集、合集三十余本。
潘望森,1964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988年9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1992年7月任教于合肥师范学院至今;199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2005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1年。现为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潘望森的创作始终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这源于他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源于艺术领域阅历的日益丰富,是领会真山真水之美,并有所体悟的产物,是逐渐游刃有余,平衡传统与创新的结果。
山水艺术往往可以托物言志,传承中国画的精髓。由于每年都深入皖南、天柱山、大别山搜集素材和写生,潘望森的山水画艺术多立足于安徽自然山川。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章法和意境,为他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他不止步于自然的再现和描摹,而是努力将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与个性特征诗意化、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山水景物为依托表现出来。
中国山水画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并融会贯通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脉之中,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渊源。潘望森主张将传统的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生活,用笔墨重新解读现代人的心境。因此,他最擅长用质朴的传统重彩与水墨语言,展现现代人的心灵现实。
究竟怎样欣赏和解读潘望森的作品呢?勾、皴、擦、点、染构成了潘望森的创作支点。通过笔墨的微妙变化和丰富层次,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感染力。他从所处的地域自然山水出发,为尽显其美其力,敢于在继承文人画笔墨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章法程式,在古代壁画、西洋绘画等方面吸收营养,赋予自己的画作以宏大气魄的时代特色,为当代安徽山水画宝库提供了新的创造经验。
为了表现民族绘画传统生发而来的笔墨和章法,潘望森付出了艰巨的探索性劳动。他受改革开放精神的鼓舞,视野和胸襟开阔,在创新道路上迈开坚实的前进步伐,元气淋漓地表现着他的智慧和才能。潘望森认为,笔墨当随时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潘望森愿将山水绘成诗……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市民夏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他的爱车躺着“中枪”,莫名被追尾,对方全责,虽说维修费全部报销了,但导致...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