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厚重巢湖 探文明之源
凌家滩出土的玉人。
凌家滩墓葬祭祀区航拍画面。新华社发(资料图)
凌家滩遗址。李远波 摄
2007年凌家滩第五次发掘现场。 李远波 摄
安徽名人馆的有巢氏雕像。
银山智人遗址。李远波 摄
和县猿人遗址。李远波 摄
富饶旖旎的巢湖,不仅有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和自然奇观,其丰蕴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是部让人难以读透的历史长卷和人文大典。这里,有着让人震撼的远古足迹,旧石器时代的三大发现,讲述着“巢湖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磅礴故事;这里,有着华夏文明的最初烙印,有巢氏“构木而巢”开启了远古文明的曙光,演绎着“巢湖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不朽传说;这里,有着“家与国”的初萌,新石器时代的凌家滩遗址,向世人展示着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记载“中华魂、中国梦”的辉煌史篇。在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当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巢湖,探寻曾经的文明起源,在与先人的“凝视”与“对望”中,触摸“大湖名城”腾飞的强劲脉搏。
启 生命之源
远古的足迹
巢湖流域的和县陶店乡汪家山,本是一个乏人问津的小山岗,千百年来被荒草杂树覆盖。1980年,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小山岗,也将和县、巢湖推向了世界——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内,发现了一具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和县猿人”遗址。
在此之前,国内已发现了多处猿人遗址,其中就包括“北京猿人”“蓝田猿人”,但“和县猿人”遗址仍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和县猿人”化石,是当时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属于一个2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其与“北京猿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颅穹窿低矮,颅骨骨壁厚,眉脊发达,额骨低平,脑容量小约为1025毫升等,但又显示出了若干较为进步的特征。专家判断,“和县猿人”也属晚期直立人,所处时代比“北京猿人”略晚一些,距今大致二三十万年,中更新世时期。
与“和县猿人”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十余种动物化石,其中最多的就是斑角鹿化石,此外还有虎、狼、熊、牛、猪、剑齿象、中国犀等。值得一提的是,龙潭洞内还发现了肿骨大角鹿和大河狸化石,前者曾在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洞穴中大量出现,后者也属于“北京猿人”动物群中的一员。此外,龙潭洞内还有大量动物化石碎块,这在我国已知的猿人遗址中是很少见的,并且发现了烧过的骨头、牙齿和灰烬物质。
种种迹象表明,巢湖流域的和县汪家山一带,在远古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和县猿人”能制造简易工具,并且已经会使用火了,在人类进化发展史上起着经验积累和技术传承的重要作用。“和县猿人”遗址的出土,填补了安徽省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刷新了巢湖流域文明的记录。2年之后,巢湖南岸的银屏镇,再一次发现远古人类的“足迹”,这让“巢湖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声音更加笃定。1982~1986年,考古专家来到银屏镇银山村,分别进行了三次挖掘,发现了一块不完整的人类枕骨、一块附连3枚牙齿的左上颌骨及3枚零星牙齿。根据化石形态特征,考古学家们认为其属于早期智人,比“和县猿人”要晚,时代距今约为16~20万年前。同时出土的,还有属于同时代的中国鬣狗、剑齿象、犀牛、肿骨鹿、鹿、猪、豺、牛等十多种动物化石,以及早于更新世的桑氏短吻鬣狗、巨剑齿虎豹、长鼻三趾马等动物化石。
“银山智人”的发现,是巢湖流域继“和县猿人”之后,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唯一一处早期智人化石地点。从“和县猿人”到“银山智人”,再到域内发现的多处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等,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人类演进脉络。远古的巢湖流域,上演着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人类进化“大戏”,这里毫无疑问正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旧石器之印
随着“和县猿人”“银山智人”化石相继出土,有个遗憾一直深深困扰着考古学者们:巢湖流域还没有发现旧石器。直到1988年,这个问题才找到了答案。
巢湖南岸,有一片丘陵地,被人称作望城岗。就在这里,曾经出土过旧石器时代文物,是巢湖流域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它还有些特别之处:距离“和县猿人”遗址约40公里左右,距离“银山智人”遗址约2公里,承载着诸多文化内涵的凌家滩遗址在其东20公里左右处。
1988年,考古专家在望城岗的三胜砖窑厂调研,采集到了十多件石器标本,人工打击痕迹清除。由于此处毗邻“银山智人”遗址,这些石器标本的来源不禁令人期待。随后,考古人员又对附近的三合窑厂、望城窑厂、红光窑厂进行考古调研,又采集了一批石器标本。
望城岗发现石器化石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巢湖南岸及裕溪河口与巢湖交界处,石器埋藏在河流阶地的网纹红土上部,在江淮地区属中更新世堆积。专家判断,其地质时代至少可定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文化年代大致为旧石器中期。这是巢湖流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群,是域内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
巢湖流域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都长啥样?据考证,望城岗出土的这批旧石器以石英砂岩为主,极少数为石英岩,制作石制品的毛坯为经过河流搬动的砾石,具有磨圆度中等、质地坚硬等特点。石器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石球、刮削器等,其中砍砸器占主流,石球、石核占相当数量,石片、刮削器最为少见。从制作工艺看,主要采用锤击法,以砾石石器为主,器型不规整,加工粗糙简单。
无论是石器类型,还是制作方法,都属于南方砾石石器文化范畴。
发现“和县猿人”“银山智人”遗址后,专家们根据相关的化石检测分析,对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生态环境内进行研究推断。“和县猿人”时代的汪家山,森林茂密,水源丰富,有大片草原。“银山智人”时代的银山,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是宽阔的旷野,还有广袤的草原、湖沼或河流。远古时代的巢湖流域一带,可能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生物区,华南、华北的动物会随着气候北迁南徙,汇聚于此。
不妨掩卷遐思:远古时代,古巢湖还未形成,那一片是个有河流、有湖沼、有森林、有草原的栖息之地。“和县猿人”和“银山智人”就生活在这片大地上,他们从河滩上挑拣出适宜的砾石,用石锤简单地加工、修理一番,制成以大型砍砸器等旧石器工具,狩猎、采集、捕捞、守卫领土。巢湖流域的先古们在此生息、繁衍,保持着属于自己的文化风格,传承着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
传 华夏起源
“有巢氏”传说
熟悉中国“三皇五帝”传说的人,对“有巢氏”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其中的“巢”,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巢氏,其位列五氏之首,被称为“中华第一人文始祖”。
关于有巢氏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庄子·盗跖》曰:“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拮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据《韩非子·五蠧》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从典籍中的文字不难看出,有巢氏最大的贡献是让先古人类“有巢居”。起初,人类穴居在野外,常受野兽侵害。受鸟儿筑巢的启发,有巢氏开始尝试“构木而巢”,并将这个办法传授给他人,让人类从穴居到巢居,有了遮风挡雨、躲避野兽的住所。人们非常感激有巢氏,便推举他做部落首领,后又因有巢氏办了许多好事,被各部落的人一致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巢居时代的开创和推广,无疑对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有巢氏“王天下”时期,胸怀民众、关注民生,为民谋生、为民造福。相传,有巢氏时代解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部族内部的同辈男女也不允许通婚,族外通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进步。此外,有巢氏还教会了人们裘叶为衣、食果为粮、发明土葬等,一步步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行。
有巢氏是真的存在吗?他的生籍地是在巢湖吗?前面的问题,目前公认的答案是有,他或许不是一个智者或酋长,而是一个不断延续传承的氏族部落。“有巢氏”是一个符号,是“构木为巢”的发明者,是古人类从洪荒愚昧中开启文明的领衔人。关于后面的问题,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主流观点认为有巢氏祖籍就在巢湖。
旧石器时代的三大发现,让巢湖流域成为公认的华夏遗迹最为丰富、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1985年,巢湖流域的凌家滩遗址被发现,出土了许多和有巢氏有关的文物,其中一枚“玉制杉树雕塑”最具代表,表明凌家滩先民非常崇拜树木,他们很可能就是早期的有巢氏部落。而此之前,在距离巢湖地区最近的浙江余姚,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正是有巢氏最主要的贡献,从而作证了巢湖及周边地区是有巢氏部落策源地和主要居地的推断。
翻开中国典籍,着“巢”字最多者为巢湖之地,古有古巢国、巢伯国、“成汤放桀于南巢”的记载,秦设“居巢县”、唐曾“置巢州”、现有“巢湖市”。巢湖地区还有许多与“巢”有关的遗存,比如:“银山智人”遗址所在一带有个“巢山”,据考证是为纪念有巢氏之后、尧时高士巢父而命名的,当地也一直有着“巢父牵牛”的传说。时至今日,环巢湖一带仍有巢姓氏族,全国各地巢氏子孙曾多次来到巢湖寻根祭祖。
有巢氏与巢湖有不解之缘,这是历史之使然。有巢氏开启了远古文明的曙光,巢湖流域也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
最早的居室
有巢氏是巢湖人,那在巢湖流域一带能否找到“巢居”,这里是不是有着中国最早的建筑居室?如果将视线从巢湖挪开,投向合肥城西的大蜀山脚下,这个问题或许能找到答案。
南岗镇鸡鸣村牌坊村北面,南淝河南岸的岛形岗地上,发现了5000年前的古村落“塘岗古遗址”,被认为是具有“有巢氏”血脉的。关于这里,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颇有研究,他在《听许老讲巢湖过去的事情》中曾详细介绍过:“塘岗古遗址”共发现7处房址,这些建筑既占岗地高处又临近水域,既有半干栏式建筑也有地面室居建筑,屋周设置防水坡和排水沟,形成同群单体建筑布局和单房分间加一侧跨间的建筑结构。
“择丘陵而处,逐水而居,这是古代人类择居和劳动生息的最大特征。从塘岗古遗址的建筑特征可以看出,巢湖流域从‘巢居’演变为‘庐居’,也就是‘干栏式’建筑,又发展到‘地面室居’建筑的史实。建房防水和排水系统仍是今天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而所谓的‘单房分间加一侧跨间’,跨间即厢房,通过厢房与主屋连接,构成院落。”许昭堂认为,巢湖流域在新石器晚期已经发展为平地建筑住宅,这应是中国远古时代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
上述观点,许昭堂在论文《中国“家与国”起源地探析》中提道:“塘岗古遗址的房址建在巢湖水系淝河南岸的岛形岗地上,符合古人类‘择丘陵而处’‘逐水而居’的择址理念。考古证实,巢湖流域5000年前已从‘构木为巢’发展到地面建筑居室”,“湖西岸的塘岗古遗址代表5000年前‘村落’,与四里河一带聚落起源、合肥古城邑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塘岗则位于水的上源。”
另外,巢湖流域的考古发现,也为“有巢居”“中国建筑起源”的说法提供了作证。“巢湖流域众多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原始建筑材料——红陶块。它是最早的没有‘砖’形的砖,是由粘土经过八九百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为秦砖汉瓦之前身。”巢湖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巢湖文化资深专家苏士珩,在其撰写的《简述巢湖文化》中介绍道。
苏士珩表示,其中以凌家滩遗址最引人瞩目,“凌家滩遗址中的红陶土块遗迹占地3000平方米、厚1.5米,堪称全国第一,被考古专家称为‘人工建材,颜色多样,质地坚硬,工程质量高,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次突破性进步’。其出土的中国最早的一口水井,井壁就是用红陶块砌成的,历经5000多年仍然完整坚固。在距凌家滩遗址北约20千米的仙踪大城墩遗址中,也发现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厚度在5~20厘米。”
另外,目前学者大多认为,凌家滩遗址已具有城市雏形,“代表5000年前的‘中国城市’。”许昭堂说。有相关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称其将“中国城市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雏形出现在巢湖流域,开启了中国城市的建设史。巢湖流域的建筑文化渊源流长。”苏士珩表示。
沿 家国之本
最初的“中国”
说起巢湖流域文明,凌家滩遗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这个紧随“和县猿人”“银山智人”被发现的“超级遗址”,有着太多的华夏古文明的代表性符号。从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代表的玉龙、玉鹰、玉龟,到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钻孔;从“中华文明曙光”,到长江下游最大的聚落遗址,凌家滩承载着巢湖流域厚重文化和光辉历史。
凌家滩南临裕溪河,北靠太湖山,连接巢湖与长江,山水交错,是典型的江淮平原丘陵地貌。1985年12月,凌家滩村民在村子北面土岗挖墓穴时,从地下挖出玉环、石凿、石钺等一批玉器、石器。情况逐级上报,安徽省文物管理所即派专家前往实地调查,并于1987年6月第一次试掘,结果取得惊世发现:凌家滩是一座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试掘面积不大,仅50平方米,就发现墓葬4座。出土文物也不算多,约200多件,但其中的几件,就连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也惊叹不已:其中包括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玉人、玉版、玉龟、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绝伦、工艺精湛的玉器,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石钺。随后几年,考古人员对凌家滩进行多次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28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2000多件。
不得不说,凌家滩文物的出土,带来了许多难解的世界之谜。
出土的玉勺,温润亮泽,造型精美,制作成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首次发现,也是史前发现最完美的餐匙。中国礼制规范形成于周代,吃饭时固定用筷与勺,“饭黍毋以箸”,吃米饭米粥不能用筷子,必须用“匕”也就是勺子。5000多年前的巢湖流域,怎么会出现具有初步礼制的社会,看上去还相对成熟?这是个谜。
出土的玉人,头戴圆冠,冠饰三角形尖顶;颈部饰的竖线纹看似像戴着项链,双腕臂上的五道刻印或许是连串手镯;腰略显瘦长,有形似腰带的刻痕。凌家滩玉人,不仅穿衣戴帽,而且佩戴首饰,审美意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即便是现在也可以算是时尚。古代先民不是披头散发,用树叶或兽皮蔽体吗,怎么会是如此“讲究”?这是个谜。
玉人身上,还发现了比人的头发丝细的微孔,钻孔看着平整圆滑,和今人激光打孔的水平相比也不算差,凌家滩先民是怎么做到的?在凌家滩发现的玉器,还较多地采用了线切割、片切割工艺,如今通过砣切割可以轻松实现,难道先民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和皮带传动技术?这是个谜。
此外,在凌家滩还发现了一座大型的祭坛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三座大型祭祀遗址之一。“祭坛下方,发现了大面积红陶块,疑似大型宫殿或庙宇遗迹,也可能是部落的中心广场。”苏士珩在《简述巢湖文化》中介绍,墓葬区出现了等级悬殊,其中一个墓穴“出土的陪墓物品达330件,其中玉器200件,并在墓口上放置重达88千克的玉猪,显然这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此墓可能是凌家滩部落酋长之墓。而墓中堆放着玉器加工过程中遗下的‘玉蕊’废料,可能就是工匠之墓。”
种种迹象表明,凌家滩先民进入古文明社会,甚至已经出现了国家形态的表现。考古专家认为,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既有大型宫殿、神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体的房屋、墓地,又有护城壕沟、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礼器。凌家滩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凌家滩文化聚落当时已具有较高的文明和强势力量, 已跨进了方国的门槛”,“5000多年的凌家滩文化,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开始向阶级和早期国家演进”,资深媒体人王俊在其撰写的《凌家滩:中国远古文明的曙光》中如此表示。“5000多年前的巢湖流域就存在着国家雏形”,“凌家滩遗址有可能是有巢氏所建方国之国都遗址”,苏士珩在不同场合发表过个人推断。“巢湖流域是‘最初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形成地之一。这个五千年前构筑的‘中国梦’,在秦汉进入到以行动来推动统一体实现,并最终形成了‘现实的中国’。”许昭堂表示。
晨报记者 王靓
新闻推荐
大河澎湃小河姣,际会双流在楚皋。共映夕阳荣宝塔,独擎彩笔绘今朝。千年古韵翻新韵,万里歌潮涨浪潮。绝似蓬莱仙圣境,流连忘返...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