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张恨水差点去息烽

市场星报 2020-12-12 00:40 大字

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一日起,张恨水于重庆创作重要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在《新民报》副刊连载。十七个月后,民国三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八十一梦才梦到十几个,小说连载便匆匆忙忙提前结束。

这是张恨水一篇痛快之作。张恨水一改往日温柔敦厚文风,变得痛快淋漓,纵情恣意。这部小说采用寓言方式,痴人说梦一般,由天上到地下,由仙界到人间,影射鞭挞了当时极端丑恶的社会现象。

小说连载后,在陪都重庆,一石激起千层浪。拍手叫好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一时间,连载《八十一梦》的《新民报》和小说家张恨水,成为舆论中心。在重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多是报纸正在连载的梦中故事。由梦中人和事,人们轻轻松松想到身边人和事。

张恨水后来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八十一梦》这部书……我使出了中国文人的老套,‘寓言十九,托之于梦’。这梦,也没有八十一个,我只写了十几个而已。何以只写十几个呢?我在原书楔子里交代过……书里我写着一个豪门,有一条路可通半空,给它添上个横额,《孔道通天》。朋友都说,这太明显了。某君为此,接我到一个很好的居处,酒肉招待,劝了我一宿。最后,他问我是否有意到贵州息烽一带,去休息两年?我笑着也只好答应‘算了’两个字。于是《八十一梦》,写了一篇《回到了南京》,就此结束。”

张恨水所说这件事,在他儿子张伍《我的父亲张恨水》书中也有记载:“为了《八十一梦》某要人也是安徽人,专门把父亲接到一个华美精舍,先是酒肉招待,叙叙同乡之谊,最后竟问父亲:‘是不是有意到贵州息烽去休息几年?’”这比张恨水本人说的要具体一些。张恨水笔下“某君”,其实就是“某要人,也是安徽人”。

差不多在后来的张恨水传记中,对于这件事均有所记载。马季先生《张恨水评传》对这件事,是我读到记载最具体、最清楚的文字。评传说,后来,有一位国民党高官,也是陈独秀、张恨水安徽同乡,以宴请家乡人叙旧为名,邀请张恨水到家里做客,委婉地对他提出了警告。这名高官名叫张治中,虽与张恨水交往不多,不过两人对军阀、华北汉奸和日本侵略,都很愤怒,这“一文一武,皖江两张”自是惺惺相惜,彼此尊重。

那天,张恨水正在写稿,一名工作人员拿了一封邀请信给张恨水。粗略地看完信后,张恨水有些疑惑,觉得不太正常,因是相熟的朋友邀约,他便没有犹豫,当即随工作人员去见张治中。车子直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连车带人上了开往嘉陵江方向的渡船,上岸后又穿过一个又一个山谷,最后终于在一座小楼前停下。

见到张恨水,张治中操一口令张恨水亲切的江淮口音说:“心远兄,别来无恙?”张恨水本来正在参观客厅里豪华陈设,并未注意到张治中已经从里间屋子走来。闻声知人到,张恨水连忙转过身去,笑着拱手:“文白先生,近来可好?”随后,张恨水面对满桌家乡菜,宾主一起,边吃饭边叙旧,相谈甚欢。

吃饭叙旧,自然不是目的。席中,张治中话锋一转,谈起《八十一梦》,表示他一个朋友想要张恨水《八十一梦》出版权,稿费是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好几倍。甚至表示,可以让张恨水去国民党政府任职,拿着政府部长干薪,不用做事,只管写他爱写的小说。如此诱人条件,张恨水愣了愣,想到最近一段时间他信件被拆封、陌生人上门查问等频频动作,心里已知张治中请他到此的用意。张恨水没答应张治中开出的条件,张治中便委婉地问张恨水:“有人问你,是否想去息烽小住几年?”

息烽是什么地方,张恨水不会不知道。虽不能答应这位同乡什么,但张恨水理解对方,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张恨水心里明白,假如不是这位安徽同乡,他极有可能不被打招呼,直接去息烽。

去了息烽,可不是小住几年那么简单。那地方通常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假如那位安徽同乡如评传作者所说真是张治中,那就是张治中在关键时刻帮了张恨水一把。否则,张恨水文学创作及报人生涯会在重庆画上句号。今天我们读到张恨水著作,一定会少几百万字,甚至一千万字。

新闻推荐

红豆玉米巧作画

看过纸上泼墨,见过布上绣花,可你见过用五谷杂粮作画么?上海55岁的洪有进有一门“五谷画”手艺,能用红豆、绿豆、玉米等“画”...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