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芜湖日报 2020-08-14 01:09 大字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皖政〔2016〕120号)、《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皖发〔2017〕16号)和《安徽省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皖体办〔2019〕20号),把更高的健康服务品质、更高的群众获得感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需求。但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现实困境

1、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缺乏

体育与卫健部门是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体育与卫健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缺失、权责不清、合作意向不足,形成各自为政的“条块管理”局面,本应发挥的“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的共享和协同作用很难达成。

一方面,卫健部门未将运动与慢性病预防和康复、非医疗健康干预纳入医学管辖范畴,加之卫健系统“轻运动,重医疗”“轻预防,重救治”的被动健康理念长期固存,致使与运动相关的大众健身、运动康复等健康服务游离于体育与卫生管辖范围的边缘;另一方面,体育部门系长期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系统,体医结合观念淡薄,缺乏对运动处方的研制、推广及应用,非医疗干预手段难以融入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体医融合配套服务短期难以整合。

2、体医融合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仅有的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为主体的卫生法体系,与运动促进健康几乎没有关联,更缺少体育与公共卫生系统机制互通、共同治理、促进全民健康的法律法规。体医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仅局限于单一的体育或卫生领域,缺乏多领域协同立法、全方位共同治理的长效机制,且法治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立法保护和政策引领,执法权力不清晰,执法力度不强硬,尚未形成合理的监控系统和有效的反馈机制。

3、融合工作具体措施缺失

2019年印发的《安徽省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提出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但在组织实施方面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制度保障,未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评价机制、实施细则等。

4、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短缺

随着当今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复合型健康服务人才短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临床实践与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待加强,培养质量有待验证;目前仍存在医不懂体,体不懂医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有待重视,校外培养主要是运动处方培训班、运动防护师的培训,参与者主要是社会体医两大部门工作者,存在学习不系统性和学习效果有待验证问题。

5、产业发展缓慢且动力不足

一方面,安徽省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大环境日趋成熟,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更加完善,但体育健康产业基础设施和居民运动健康消费意识薄弱成为困扰和制约安徽省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居民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较为迫切,而仅仅依托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依靠体育企业提供体育教育培训、大众健身等单一服务,较难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剧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直接影响运动健康产业发展。

6、融合工作宣传力度不足

2019年印发的《安徽省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理念融合作出具体指导,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手段单一,没有很好地通过体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精神文明等多部门引导舆论宣传,也未建设全民健康立体宣传平台,未推出一系列群众喜爱、贴近生活、丰富多样的健康主题文化作品,讲好健身健康故事,使全民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

二、对策建议

1、加大部门融合力度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多部门协同参与、综合治理的战略体系,离不开各领域、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作为当前一项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统筹协调解决融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体育和卫健部门牵头切实抓实抓好并及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将实现“体医融合”纳入健康安徽建设考核指标框架,统筹推进实施、监测和考核工作;体育部门要在融合工作中发挥主体和纽带作用,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大制度、政策驱动力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健康领域明确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首先,建立体育与公共卫生系统机制互通、共同治理、促进全民健康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保护和政策引领,让相关部门执法权力清晰,形成合理的监控系统和有效的反馈机制。

其次,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为体医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将运动处方和体质监测纳入健康体检的内容,提高医院和医生开展体医融合的积极性。

最后,体育部门出台相关扶持体育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

3、加大工作措施制定力度

2019年印发的《安徽省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当前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领导牵头,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负责人参与起草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理念、活动、设施、组织、人才、科技、产业等工作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体医融合的参与部门,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责任机制、评价机制等。

积极开展全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项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全面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4、加大体医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依托高校设计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方案,把健身与健康人才培养纳入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逐步健全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

其次,整合已有的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的毕业生、高校运动处方研发人才资源,建立人才数据库,为体医融合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再次,依托健身俱乐部与健康管理中心、国民体质监测点、体育场馆等,推进基层体育、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养老等从业人员掌握体医融合知识,形成跨行业、跨部门人才合作机制。

最后,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退役运动员、医务人员开展体医融合管理培训,打造结构优化、针对性强、专业素质高的健身健康指导员队伍。

5、加大产业融合力度

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仅依靠提供体育产品和基础服务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势必要求整合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转变体育健康产业单一、粗放的发展方式。体育健康产业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体育本体产业与医疗服务行业可以通过各自产业价值链的互补和延伸,融合发展成为诸如运动康复、慢病运动干预、体医养等融合业态;

(2)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行业以体育场馆和商业综合体为载体,推动健康服务机构进驻运动场馆和商业综合体,提供科学的健康诊断与咨询服务,构建城市体育健康综合体服务平台;

(3)体育产业与中医药行业的延伸融合,设计体育与中医养生的服务内容,开发并推广导引养生功、武术、针灸康复、理疗等运动诊疗与康复服务模式;

(4)体育产业可联合餐饮行业,传播健康饮食知识,调配健康饮食配方,根据不同人群开发健康食谱和健康套餐;

(5)体育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建立体育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进康体养生、体育养老等服务行业市场化。

6、加大融合宣传力度

加大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总结和交流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对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中的文化宣传、场地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品牌塑造、健身健康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进行表彰奖励。

体育、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开设体育健康栏目,举办讲座论坛,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等,大力宣传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对于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普及体育健康知识。

(作者单位:市体育局)

殷琼

新闻推荐

安徽省将严管“社区万能章” 凡是自行设定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保留证明事项清单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并向社会公布

本报讯办事之前,先去社区开个证明,这在很多地方十分普遍。为推进“减证便民”、减轻基层负担,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