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相聚安理工“2020科技创新周”
本报讯8月6日至9日,安徽理工大学“2020科技创新周”正式举行。3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0多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相聚”,共同探讨总结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与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近年来,通过‘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我们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智能开采、灾害防控与预警、智能通风、职业健康等领域成果显著。”在8月8日举行的 “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院士重点介绍了近年该校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和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科学内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
接轨“智能时代”,煤炭开采如何更安全?有着地理和专业优势的安徽理工大学率先行动。
记者从该校了解到,早在三年前,由安徽理工大学“牵头”的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就已成立。这一平台聚焦“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靶向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先后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既疏通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也促进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精准对接。
“历经三年的发展,‘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从科学构想发展成为理论和技术现实,为中国煤炭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跨越提供了强劲动能。”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谢克昌表示,“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以来,集聚行业创新资源,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为深化能源革命提供了重要工程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成为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记者了解到,作为安徽理工大学“2020科技创新周”活动之一,此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共有30多位院士参会,其中11位院士进行主要成果与进展展播或发表主旨演讲。
(施培松 孙亚萍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
新闻推荐
三伏天是空调病的高发期。安徽省针灸医院专家李飞表示,在进入三伏天后,由于温度较高,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开着空调。有些家庭...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