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一段柔软的古镇时光

铜都晨刊 2020-05-26 14:58 大字

查晶芳

我们踏上澜溪老街时,已近黄昏。街空人稀,更觉古意森森。方知暮色里看古镇,如同清秋微雨夜读李易安,甚是相宜。

澜溪老街隶属于大通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盛极一时,与芜湖、安庆、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铺”。现在尚存一座江心洲和这条老街。因大通古名为“澜溪”,故老街以此为名。

一进街口,两侧飞檐翘角的徽式建筑毫不令我意外,因为那几乎是所有老街的“标配”。令我讶异的是其街道之宽阔,说它似城里的大马路,也算不得夸张。即便你极目远眺,视线也断不会被两边的黑瓦灰檐所阻挡。当时我目测宽度有十多米。后来才知道,它果真是世界所有古城镇中最宽的老街,最宽有十五米,最窄处也有七米以上。地面铺的是四方形的麻条石,这也是全球老街中独一无二的。

天色已晚,老街异常空旷、安静。街两边不少商铺开着,却无人吆喝叫卖,三三两两的游客闲闲地看,随意地走,不用担心应付商家的热情。这是我喜欢的安宁。想起有些窄窄的老街,摩肩接踵,喧嚣吵嚷,便更觉大通的可爱可恋了。暮色与安静,一起渲染出大通老街古筝曲般的淡雅清丽。

街两边有不少百年老铺,可惜此刻都门扉深锁。我们透过百年理发店门缝,窥见里间黯淡的墙壁上挂着一排长镜子和一溜理发用具,一切都有光阴的痕迹。

老街临江,经营水产品的商铺便最多。各式鱼干,或悬于长木竿下,或平铺晾晒于圆竹匾中。也有卖江鲜的摊子,鲫鱼、鮰鱼、鲤鱼、翘嘴白,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正因是撒网便得鱼吧,这里的鱼都很便宜,正如杨万里所言:“……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灯初上,微光映得石板如古老的红玉,有着沧桑的凉意。然而翻开古镇的历史,你会知道,不用太远,就在四十年前,这样的黄昏里,石板路是湿淋淋的,南下北上的船老板、水手和生意人,把金钱和笑声都留在了繁华的大通。再往远去,宋代便已形成市镇,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在水运是货运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时,大通占尽地利:前有鹊江,可泊渔船、货船千艘,可上武汉可下南京上海;江中有沙洲如柳叶,挡住了江风,这里成了天然良港;更兼沙洲可控上下船只,曾国藩在此设立“盐务招商局”。一时间,江面千帆林立百舸争流,大通街上百业俱兴,人称“小上海”。

江风携带着鱼腥气,弥散在老街上。老街与老人,相配成景。我看见一个胖胖的老头,端坐于门前竹椅上,瞪着大眼东望西瞧,笑眯眯地,活脱脱那个汪曾祺笔下的“闹市闲民”;窄巷中,又见一老者仰躺于摇椅上,双眼直视天空,一幅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样子;“玲珑商店”门口,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妈坐在藤椅上,戴着黑框眼镜,悠闲地跷着二郎腿,右手夹烟,一边惬意地喷云吐雾,一边跟旁边的人唠嗑,并不理会我将她摄入相框中……

夜色已浓,回望古镇,似一张影影绰绰的水墨剪影,如一首久远的老歌,播放着一段缓慢柔软的时光。

新闻推荐

铜陵市一抗疫题材歌曲入选全省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展演

本报讯(记者高颉伟)近日,由安徽省文化馆主办,安徽省文化馆联盟承办的“艺心抗疫相约云端”2020年安徽省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展演...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