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 试点“时间银行” 开启养老“新模式” 省政协委员热议“民生保障和改善”
民生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处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依然是“关键词”。两会期间,多位省政协委员们就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话题建言献策。其中,省政协委员李晓林就提出了试点“时间银行”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建议。
教育
应当向广大高职学生开放升学渠道
省政协委员马建敏发现,职业教育立交桥搭建不充分,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不够畅通。如“3+4”“3+2+2”等“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分段培养路径没有充分构建,职业教育“断头桥”现象尚存,也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
“建议开展职业教育长学制试点,目前合肥中高职3+2培养模式已经实施多年,完全具备了开展长学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可以借鉴江苏、上海等地经验,在打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渠道方面,省级层面出台相应政策。”马建敏表示,以合肥为例,拥有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7所综合性大学,以合肥学院为代表的1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36所高职院校,以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合肥工业学校、黄麓师范学校为代表的54所中等职业学校所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应当向广大高职学生开放升学渠道。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硕士、博士的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校际间学分转换平台,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转移学分方式升入本科院校3、4年级继续攻读本科学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
中小学课后服务机制要完善
对课后服务,合肥市提前做出了有益探索——引进公益性项目“三点半课程”以及庐阳区全省率先开展的“放心班”工程。而安徽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针对中小学生启动公益性、普惠性的课后服务,目前进展良好。
但是,省政协委员李红认为,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全省各地开展得很不平衡,形式也比较单一,存在选择性开展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同时鼓励创新。”
不光是中小学生放学早无人带的问题,省政协委员陈定新表示,现在很多家庭幼儿也存在无人带的问题,对此,他建议加强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可以设立更多的公办托育机构和幼儿园,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给予二孩家庭生育津贴、住房补贴、税费减免等奖励政策,切实回应普通家庭的现实需求,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应当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增强二孩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解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青少年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引起重视
1月13日上午,在教育组分组讨论中,不少委员就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张立祥是安徽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工程系主任,他非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组数据,2018年有6400人进校,进行心理普查筛选,在进行面对面谈话后,发现200多人需要全程跟踪,比例很高。”
“尤其是一些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或者临近毕业无法毕业的时候,有的会出现心理问题,专业课老师也很焦虑。现在学校老师不敢给学生不及格,不敢管学生,尤其是年轻老师。”张立祥表示,教育要培养合格、健康的人才,青少年心理健康应该引起重视,这涉及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才。
“应当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和伤害他人的问题层出不穷,不容忽视。”省政协委员汪明是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他也是心理学的专家。他认为,必须要关注留守大学生,此类群体存在的问题比留守儿童问题更多。“以我们教育科学学院为例,留守大学生占到60%以上,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前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我做过调查,他们自理能力很强,但是不少人需要心理引导。”
医疗
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同质化建设
省政协委员、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必须深刻谋划好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安徽怎么做的问题。“之前的调研我也有一些体会,江浙、上海认可的东西到安徽来,还需要重新认可。这需要长三角各城市在产业一体化方面做好认可认证许可制度的建设。”
陶仪声非常关注医疗卫生问题,她表示,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健康安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健康一体化方面要抓住安徽的需求,所有的政策长三角一体化要摸清楚安徽的需求是什么,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推动安徽的发展进程。”
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一直是近两年“两会”的热点话题,目前,合肥市依托市属公立医院在城区东、南、西、北部分别规划建设4个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全部纳入市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切实加强政府托底保障。另外,总投资11.6亿、设置床位2500张的市一院老年护理院(扩建)和市二院老年护理院等2个示范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今年两会,省政协委员杨元元更加关注“医养结合”。“目前合肥市医养结合机构入驻的老人,仅有本市户口的城镇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按照40-80元/床、日标准据实进行医保结算。省医保的老人及农村新农合老人,不能享受此政策。”对于这个问题,杨元元建议,省医保部门加强统筹和协调,争取将上述未纳入医保结算的老人全部纳入医保结算,实现同城同待遇。
“可以考虑学习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尽快在安徽省探索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杨元元还提出了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的建议,解决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等费用问题。
医学科普需建立一支“正规军”
省政协委员姚淮芳,目前就职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在心内科工作多年的她,经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病患打交道。今年两会,她将关注点放在“医学科普”上,并就此提出了诸多建议。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但广大患者对此类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姚淮芳在工作中发现,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不知道如何预防疾病。“一般人出现不适症状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检索,了解一些皮毛片面的医学知识,于健康无益。同时,网上医学科普知识良莠不齐,有些所谓的医学科普知识实际是一些保健品产品和养生专家的有意宣传。”
对此情况,姚淮芳认为,安徽有必要建立一支医学科普宣传的正规军。“医学科普宣传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和零星行动,这个组织必须由政府部门建立。只有政府部门有能力组织专家定期对影响力大的科普宣传材料进行审核,以免科普中可能出现一些错误,避免以讹传讹,导致误导群众;只有政府部门才有能力管理好各种媒体对健康科普宣传的正确性,对伪科学、欺诈行为的科普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她看来,医学科普不能简单当成一种公益活动去做,而是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做。“对那些在业余时间或者退休以后长期进行科普宣传的医务工作者,可给予必要的劳动报酬和奖励。给予科普讲座课时费,设立科普作品奖,对好的科普作品给予表彰和宣传。”
养老
城市养老不妨试点“时间银行”
试点“时间银行”从而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这是省政协委员李晓林带上两会的建议。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政府通过制度设计,支持和鼓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时间,储入其‘时间银行’个人账户,将来可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 李晓林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传统的居家养老已无法满足需求。“作为一个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南京、上海、南宁、重庆、成都等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
“时间银行”该如何存与取?为此,李晓林建议,在全省选择一至两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由社区牵头,组织社区低龄健康老人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他们提供的服务时间可由社区登记保存,当他们需要被服务的时候可提取自己累计的服务时间以获得其他志愿者的照料。“志愿者的助老服务被量化为时间,像商业银行存钱一样,存入个人账户内,特定时期可以支取,转化为其需要的某种涉老服务。志愿服务时间可以兑换相应的被服务时间,也可以兑换生活物品。”
单靠志愿服务还不够,李晓林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时间银行组织合法性、储户责任义务、储户管理、正规培训时数、储蓄时数等做出明确规定。“可以借鉴南京、上海等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志愿者招募、登记、培训、考核、上岗、保障等各环节制定明确具体标准和操作细则,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同时加快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等工作。”
“当试点取得进展后,可以在完善后向全省推广。”在李晓林的建议中,可在省一级设立“时间银行”的“总行”,各市设立“分行”,市辖区设立“支行”。“建立完善的时间兑换和回馈制度,打通区域限制,让志愿者存储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通存通兑’,使志愿服务真正‘流动’起来,形成互助和自助的良性循环。”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永刘媛媛)1月12日,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飞翔表示,今年省“...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