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风险需关注
近年来,部分银行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线上信贷业务,大幅提升了信贷便捷度,降低了贷款成本,为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提供了方法。但调查发现,线上贷款在审批、风控方面与传统信贷产品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过度依赖数据系统审核,放松了真实性审查,风险隐患需关注。基本情况
据初步调查,截至2019年10月末,安徽辖内商业银行线上贷款余额1405亿元,年增长80.13%。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线上信贷产品基本实现全覆盖。辖内银行基本都推出了线上信贷产品,其中,部分银行线上信贷产品包括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多数银行目前重点定位零售。二是业务发展分化明显。辖内法人银行、大型银行线上贷款规模分别达750亿元、50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27%、64.6%。其他银行发展速度较快,但存量规模偏小。三是市场定位各异。如,工行的“融e借”主要面向该行信用卡持卡客户,获得准入的客户可通过网上、手机银行等渠道自行申请。农行的“网捷贷”主要面向该行未结清个人住房贷款的客户等。四是客户群体广。主要为银行房贷客户、高净值客户、以及通过预授信可以导入白名单的各类优质行业或群体客户服务,如有公积金或者社保客户即可申请。五是审批效率快。线上信贷产品依托大数据及征信系统,在线申请、签约,无需抵质押担保,自动审批,实时到账。基本都是以掌上银行为核心,建立开放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六是信贷利率相对较低。多数线上纯信用信贷产品利率相对线下贷款产品利率低,特别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政策引导下,利率相对偏低。存在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弱化。线上信贷产品主要依赖银行大数据及征信系统对客户进行筛选,线上贷款客户信息真实性难以有效核实,实地调查、合同面签等要求落实不到位致使冒名、替名贷款禁而不绝。借款人准入信息来源过于依赖第三方平台,易影响业务连续性。如,近期爆发的大数据公司各类“爬虫”风险事件就是佐证。同时,员工道德风险不容忽视,若核心技术人员内外勾结,人为添加“白名单”客户或为关系客户量身定做,潜在风险隐患较大。
二是资金流向异化。线下贷款一般通过贷款合同、购销发票、实地走访等进行背景核实,但线上贷款主要靠收集电子单据,实地调查覆盖面极少。为满足客户“短、频、快”资金需求,线上贷款一般不设置实质性控制,客户经理也多为事后得知实际用途,若进行跨行支付,更无法掌握贷款资金流向。如,个人线上消费贷款具有金额小、笔数多,客户自主、自助操作的特点,容易出现客户将资金转入支付宝、买房、炒股等情况,增加了信贷资金违规挪用的风险。
三是风险控制简化。为防止人为干预,线上贷款产品风控模型多采取“黑匣子”方式,进行保密处理,权限集中在总行,分支行主要是营销和维护客户,无从研究具体防范措施和风险漏洞,只能依赖推送信息或通过电话问询进行判断,对线上业务“案控”工具尚处探索阶段,在防范内外部欺诈风险方面,也缺少有效的案件防控工具,易造成风控脱节、互相推诿。一旦发生风险,责任也难以认定。
四是授信规模过度化。由于征信信息具有滞后性,一旦企业通过多家银行申请贷款额度,再进行集中提款,贷款金额远远高于实际需求,或线下取得授信后不提款,先进行线上贷款申报和提款,造成突破客户原有授信限制,总额远超过其正常生产周转需求,易造成企业信用膨胀,助长盲目投资。
五是客户对象同化。线上贷款产品一般使用统一模型,客户准入标准趋于一致,尤其在批量获客时,易造成同一类型客户集聚,一旦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易造成局部风险集中暴露,对资产质量造成威胁。有关建议
一是要加强规范。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线上贷款制度,严格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标准,重视法律合规风险,防范不法分子采取顶冒名、替名等手段骗贷。要合理控制业务增速、投向以及异地贷款占比,对于增量大、增速快的机构,适时组织其开展排查,完善必要的预警与风险处置机制。
二是要加强风控。银行机构应严格按照监管制度要求,认真梳理线上业务流程,增加切实可行的风控措施。要严格客户准入标准,强化贷后管理,合理设定逾欠率,一旦超过限值,应及时调整行业客户准入。督促总行从系统上严格管理,解决贷后管理悬空的问题。
三是要加强监管。各级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银行信贷结构变化趋势,特别是信贷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后对传统风险控制、信贷管理的冲击。要加强对线上贷款的监测、监管,尤其关注增速、利率、担保、用途等情况,以及可能诱发的声誉风险。要兼顾合规和风险监管,加强分析评价,并适时开展风险评估与检查。许珊珊吴敬吴长春
新闻推荐
12月12日,一位建筑装饰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不少建筑工程企业和装饰工程企业因没有资质很难在市场上...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