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罗怀臻做客“大湖之约”: 戏曲传承要有“年轻态”
当代著名剧作家,曾数次与安徽黄梅戏结缘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昨天下午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和合肥颇有缘分的罗怀臻直言,合肥发展速度非常快,而说到戏剧尤其是戏曲的小众化,罗怀臻直言,戏剧人、评论家和观众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戏曲需要年轻化
“我自己是一个戏剧人,最关心的还是戏剧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戏曲艺术和时代之间的隔膜感和滞后感,剧场里看到的都是70岁80岁的观众,我们以往责怪观众和时代,其实还是要责怪自己,我们如何来更新自己的气象,让戏曲具有新时代的美感和价值观,这才是戏曲年轻化的关键。”刚从罗马尼亚飞回中国的罗怀臻感慨,戏剧作为人们曾经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在欧洲仍然如此,“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家庭聚会会到剧场进行,我们很少去剧场了,它是不是还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选项?”罗怀臻表示,希望每个人偶尔一瞥当中,都看到中国戏剧存在的价值,看到它存在的忧虑,大家共同维护民族传统的文化精华。
除了戏剧人本身,罗怀臻曾表示,评论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评论家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素养、做好准备,对地方戏曲要怀有敬畏之心,了解各个剧种的来历、特征,才能进入对某个剧种的品评,才能评出一个演员的表演艺术特色,才能启发这个时代的剧作家。”
罗怀臻涉猎很多地方剧种,其中当然也包括黄梅戏,除了《长恨歌》,罗怀臻还和王长安共同完成了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的剧本,“黄梅戏曲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30多年前吧,货车倒车的语音都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洒水车路过都是‘夫妻双双把家还’,可是这几年黄梅戏突然在我们耳际消失了。”罗怀臻感慨,一个地方剧种一定要有稳定的观众群,“曾经看黄梅戏的年轻人已经老了,今天的年轻人还会不会选择黄梅戏?这才是我们地域文化的一个传承。”
“一个剧种离不开稳定的观众,稳定的观众也就是通常说的戏迷。但戏迷会维护着自己那个时期培养起来的趣味,最终也会成为保守的势力。”罗怀臻直言,观众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迭,“曾经大众的北京人艺的话剧,今天也可能变得很小众——甚至于他们在演曹禺先生的剧作,下面会笑场,演悲剧下面会哄堂大笑,因为曾经的那种话剧腔、话剧范跟现代人很松弛的审美有落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
新闻推荐
今天到明天,安徽省迎来新一轮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局地降雨量或超100毫米本报讯在休整几天后,“梅姑娘”又要出来刷存在感了。...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