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父亲的口头禅

皖西日报 2019-06-11 15:46 大字

冯文

七mage001.jpg

夏维保 摄

“活到老,学到老”,是父亲在世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父亲一辈子爱学习,是源于他年少时期艰难的求学经历。父亲出生于皖西大别山脚下的毛坦厂小镇,小时候家里贫穷,没钱上学,经常在放牛的时候,溜到毛坦厂小学的教室外面,偷偷地听老师讲课。久而久之,感动了老师和校领导,让父亲免费入学。于是,父亲在十二岁那年才开始上小学,在毛小只读了三年就拿到了小学毕业证书。

紧接着,父亲考上了安徽省第三临时中学(毛坦厂中学的前身)。因为离家近,还要帮家里干农活,父亲向学校申请走读。校长胡苏明留学日本,是位教育专家,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尤其关心,因此特批了父亲的申请。学校定的制度,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但免学费,还送大米到家。父亲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很刻苦。每天天刚亮,就到学校的大柳树下背书,酷暑严冬,从不间断。父亲初中一直保持年级前三名的好成绩。爷爷奶奶只要见到街坊邻居,就笑着说,我家大儿子在学校读书不花钱,还挣大米送到家。

转眼间初中毕业了,父亲如愿考上高中,但烦心事也来了。因为是抗战时期,三临中高中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一律住校,少数本地学生也不例外。而且,高中课程多,还要住校,钱从哪来?想到父母弟妹还在过苦日子,父亲又不想读了,每天心事重重,愁容满面。在这关键时刻,胡苏明校长主动找父亲谈话,说你只要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学校会继续资助你的。

三临中高中生活非常艰苦,吃的只是粗米白菜等,除了年节之外,平时难见荤腥。父亲很争气,考虑到自己的家境,所以高中三年成绩一直在上等。但面临高中毕业时,父亲却不愿意再继续考了,一定要先找份工作贴补家用。考虑到在家乡挣钱少,父亲和同乡的几人一起去了上海。谁知那几人早决定参加远征军,准备随后去台湾,父亲放不下亲人,只得和他们分道扬镳。

这时父亲在上海找到他的老同学汪某,经他介绍走向革命道路。后来才知汪某早已是地下党员,在某省当大干部。父亲参加了南下服务团,步行三千多里,中途还遇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福建省。父亲被分在省府办公室工作,父亲争取一点一滴的工作外时间继续看书。一年后,父亲被保送到安徽合肥矿学院学习(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父亲接到通知时哭了,因为深藏于心的大学梦总算实现了。自此,父亲用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

去年夏天,我回淮北探望母亲时,在母亲的书柜里发现一本发黄的英语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正反面写得满满的,还有红笔画的痕迹。母亲说,父亲年近五十时,主动报考了宁夏电视大学,专门学英语。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英语单词,晚上下班回来做习题到深夜。三年后,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英语毕业证书。

据二姐说,记得七十年代末期,宁夏石嘴山市矿务局医院口腔科从匈亚利进口了一台升降椅,说明书是英文版。由于当时医院没有找到翻译人员,椅子无法安装。后来牙科陈主任(四川人,大个子)不知从哪听说父亲的英语很好,托人找到父亲,请父亲帮忙把英语版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升降椅才安装好。

八十年代末期,离休后的父亲,又主动报了老年大学历史和文学两个班。早晚读书、看报、看新闻,还经常给我们提到他的中学校长胡苏明对他的恩情。1997年金秋十月,我陪同父亲应邀参加在六安市皖西宾馆举办的胡苏明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当解说词读到胡校长生平事迹时,我看到年迈的父亲落了泪。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记忆仿佛还停留在昨天。时光匆匆,父亲已经永远告别了我们,再也见不到那张慈祥的笑脸,只剩下无尽的怀念。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父亲的口头禅,也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兄弟姐妹的记忆中。在”学到老”的过程中,不但是父亲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寻味的时光。

新闻推荐

传承与创新并重 选拔与普及共举 2019高考全国Ⅰ卷文科数学试题评析

2019年全国卷Ⅰ文科数学命题立足“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充分体现了对数学的6大核心素养的考...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