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 舞蹈《花鼓佬》观后
大幕拉开,舞台上一束定点光照在一个陈旧的鼓上,随着光圈的逐渐扩大,可见一个老人坐在鼓旁。随着一串熟悉的锣鼓点响起,老人一跃而起,抱着鼓——他的老伙计,就忘我而尽情地舞了起来……
这是由安徽省歌舞剧院刘磊编导、张小春演出的、一举摘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表演奖的舞蹈《花鼓佬》的开场。惊艳开场,不同凡响。
舞蹈是肢体艺术,是视觉艺术,但《花鼓佬》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它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编导匠心独运,以戏剧性来结构,以典型性来塑造人物,在回忆和现实的交织中,一个生长在淮河岸边、花鼓之乡的花鼓灯老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是一个跳了一辈子花鼓灯的老艺人,花鼓灯仿佛他的生命,鼓宛如他的“老伙计”,回忆往事,他与鼓、鼓架子与兰花之间一辈子相伴相舞,同欢共乐。现如今,霜染华发的他仍不服老,闲不住,一听见锣鼓声手就痒,跳起花鼓灯来就刹不住,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编导开头并没有使用很多花鼓灯的舞蹈动作,而是以情带舞,着力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在继承花鼓灯原生动作韵律和表现风格的同时,在动作语汇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改变,一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以老艺人毕生对花鼓灯艺术的热爱为主线及情感支点,在现实与回忆、虚实之间不断转换,首尾呼应,情绪从平静到热烈又复归平静,从而塑造出一个典型的花鼓灯老艺人形象来。
《花鼓佬》善于综合运用艺术的多种手段,使用巧妙。虽是独舞,但是编导通过对道具的灵活运用,起到了角色的作用和效果。比如花鼓灯艺术中最重要的道具鼓和扇,不仅是老人艺术生涯的情感寄托,在回忆时还成为了他的搭档——兰花的象征。一鼓一扇成了他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时光,老人对鼓的热爱,就是对花鼓灯艺术的热爱,更有对兰花的一片痴情,这一切都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舞蹈尾声的一段潇洒奔放的花鼓灯表演原汁原味,将舞蹈推向最高潮,令人难忘。还有对灯光的运用别有深意,在回忆时的满台红光及黄光,充分体现了他那激情燃烧岁月里的热烈和喜庆,而红色与黄色恰恰又是花鼓灯艺术最重要的象征色。《花鼓佬》无疑是青年编导对传统花鼓灯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值得点赞。一般说来,汉语的“佬”字含有蔑视的意思,但是作为该舞蹈名,我想编导表达的肯定不是贬义,而应是崇敬有加、感慨万千、无言以表,只一个“佬”字了得!
《花鼓佬》结尾令人动容:灯光打出了一条人生之路,老人抱着心爱的鼓边跳边在这条小路渐行渐远……那远去的背影不由让我们仿佛看到已经逝去的一代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陈敬芝、王传先、石金礼他们的身影。正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所言,这其中无疑蕴含着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对老一辈花鼓灯老艺人们深深的敬意!
新闻推荐
作家简介白海燕,教师,敏感多思,喜读爱写,安徽省作协成员。有散文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