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教你一门课:死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还是很忌讳的话题 专家:尊重和善待生命,生命教育尚是一门缺位的课程

安徽商报 2019-04-02 01:00 大字

又是一年清明节,人们在这一传统节日祭祀先人时,会直面死亡话题。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如何去接受生命和死亡教育?在安徽省,已有民间机构在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而今年省民政厅也作出部署,要求全省所有殡仪馆原则上都要组织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生命和死亡教育将逐渐深入人心,从而学会珍爱生命,正确面对死亡。

[转变] 生死观念改变生态葬比例逐步提高

刚刚过去的周末,合肥迎来清明节前的首个祭祀、落葬高峰。3月30日上午,合肥市2019年春季生态礼葬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当天共有54位生态葬逝者采取花坛葬和森林葬的方式,一如既往都不保留骨灰,真正做到了低碳环保、回归自然。从2007年起,这样的生态礼葬,以及江葬,合肥每年春秋冬三季都会举行多次,已成常态。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陵园的生态安葬比例逐年提高,回归自然的生命情怀已渐渐深入人心。”大蜀山文化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命源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而生态葬就是最好的回归方式之一。“合肥市民对于殡葬新方式的接受,也反映出社会对生命和死亡观念的改变和进步”。尽管如此,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还是很忌讳的话题,“生命和死亡教育仍是一门缺位的课程”。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安徽省日前召开2019年清明节安全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年,全省所有殡仪馆原则上都将组织一次“开放日”活动,其他殡葬服务机构也将主动开展“服务体验日”等活动。“事实上,在省民政厅部署‘开放日’活动前,我们已经多年想探索这方面的工作,让市民了解殡葬,也能接受一次生命和死亡教育。”合肥市殡葬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说,但由于客观原因,这项工作迟迟没有开展,“主要还是公众对于殡葬行业,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

[思考]

生命走到尽头是苦苦挽留还是放手?

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黑子明说,“生活是一个个路口,当面对至亲身患重病,你是选择告知真相还是继续隐瞒?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是选择苦苦挽留还是勇敢放手?”黑子明表示,选择也许没有对错,就看你如何思考。他认为,应当树立科学的死亡观,重视死亡,或者漠视死亡,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人为什么会死?”这是很多孩子会问到家长的一句话。近年来,屡屡发生青少年自杀的悲剧,笔名为“焦不急”的国内知名生命教育学者、“学会告别”生命教育发起人、教育部首届中国文化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焦兵说,学会告别,是每一位现代公民都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

焦兵说,尽管死亡对于国人来说,长久以来都是忌讳的话题,但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死亡本是生命的一个部分。

“面对死亡,是一个重大机会,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为数不多接受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告别教育的机会。”焦兵认为,这个机会,学校、家庭、医院等都还没有很好地提供,“对此,我们应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他认为,学校、医院、殡仪馆、陵园,应当成为生命教育空间、城市记忆空间、人生回忆空间。“每一家医院、殡仪馆、公墓,都应该成立生命关怀委员会、生命教育中心、死亡教育中心、生命体验中心,让所在城市充满人文温度。”焦兵说。

观 点

感知生命绽放人生

“人之教育,生命为先。”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琼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王琼介绍说,作为国内第一家省级挂牌专门从事生命文化研究的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一直积极推动生命文化研究、生命教育和生命关怀事业的发展。“我们先后举办了三届‘安徽省生命文化论坛’,以专题演讲与开放对话的方式促进学术交流;我们积极发挥生命教育‘大课堂’的功能,向青少年学生传达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和理念。”王琼说。

去年年底,在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的主导和推动下,安徽省首支生命教育讲师团正式成立,这支公益队伍也填补了安徽省有关生命教育的空白。“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王琼呼吁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生命教育,特别是教育界和相关行业,应当积极去做生命教育的倡导者与宣传使者,能够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上创新实践,能够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能够加强有关引导与宣传,为生命教育的认知普及发力。她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国人已经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向关注心灵的“温饱”。因此,生命教育也将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去年5月底,合肥艺术中学的40多名高中师生,就曾集体来到合肥市殡仪馆,在合肥市首次开展一场名为“感知生命,绽放人生”的主题生命教育活动,全程体验了一场模拟的人生告别会。王琼介绍说,安徽省生命教育讲师团今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且走进高校、中小学、社区等各个单位。

通讯员 李晶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新闻推荐

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收获

(上接第1版)思路有了,接下去就是实干。邱宏瀛把发展产业作为带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突破口。路口村具有种植蔬菜...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