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点亮回归路上最明亮的心灯

淮南日报 2019-03-01 10:18 大字

她是一位司法行政“新兵”,却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快速成长为社矫工作一把好手,建立起了一个和谐、温暖、真情的社区矫正“心灵驿站”;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却凭着满腔热忱,至真至情,为误入歧途的社区矫正人员点亮了一盏盏回归路上最明亮的心灯……她就是“2018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淮南市大通区司法局副局长、社区矫正大队大队长孙玉苗。

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搭建社区矫正“心灵驿站”

2015年,因为工作调整,在区农林水利行业工作近20年的孙玉苗来到大通区社区矫正中心担任负责人。到岗后,她发现工作很棘手:加上她在内,中心只有2名工作人员,而在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却有150人左右。“专业力量的不足,就像一把剑悬在我的头上。”孙玉苗坦言,当时不敢管、管不动、管不好的问题一度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工作压力很大。

面对困难,孙玉苗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用心钻研,务实创新。她一方面结合省司法厅社区矫正中心达标要求,向区政府汇报全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求增加人员;同时开始着手规范中心台账、制定中心各项监管制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玉苗和同事的努力下,上级领导的支持下,2017年大通区社区矫正中心迁入新址,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现有办公面积达到320平方米,设有报到登记、矫正宣告、电子监控、教育培训、档案室等12个功能区,6名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她带领着团队先后制定出台了21项制度,统一规范了中心9大类工作台账,社区矫正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为切实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水平,孙玉苗刻苦钻研,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提出了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的工作方法。她根据每个矫正人员的入矫时间、犯罪原因、犯罪类型、改造表现、再犯罪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将全部社区矫正人员分成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因人施矫;并根据矫正人员年龄分类,对未成年及六十岁以上的矫正对象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一帮一”结对帮矫。与此同时,她多方沟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创建社区矫正创业就业、警示教育、技能培训等多个基地,极大丰富了全区社区矫正教育矫治手段和方法。

以心换心点亮明灯,拯救迷失的灵魂

在孙玉苗看来,法律是刚柔兼济的,社区服刑人员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帮助。“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人性化执法,是一种以心换心的工作。帮扶社区矫正人员,就要打破他心里的那面墙。”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拯救迷失的灵魂,孙玉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社区服刑人员钱某没有正当职业,家中有4口人,在生活困顿之际,一度产生自暴自弃、重新犯罪的念头。孙玉苗通过每月一次的走访,以及与其家人、邻居的谈话,第一时间掌握到钱某的困难处境和思想变化,加强对钱某的教育、感化工作。同时,孙玉苗及时与区人社部门联系,推荐钱某到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工作。经过矫正帮扶,钱某终于找到了生活的努力方向,现在工作积极、家庭和谐、思想平稳。

用真情温暖社区服刑人员,以关怀解决实际困难,以行动打开迷途浪子的“心结”。几年来,孙玉苗坚守法治信仰,坚持心理矫正、思想矫正、意识矫正、行为矫正理念,深入社区服刑人员家中面对面帮教,足迹遍布大通区每个村(社区);每逢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她都会为困难服刑人员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并积极联系民政、人社等部门为服刑人员解决低保,推荐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政府的关怀和关爱,安心接受矫正,尽快回归社会。

新闻推荐

孟苏平夺举重世界杯两金

2月27日,孟苏平在女子8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本报讯(记者张理想)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在福州市举行的2019年...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