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学课堂“法味”更浓 全省《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揭晓
本报讯 围绕同样的教材,比一比谁的课程设计更有趣、更易理解。2月26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为了探索适合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法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教学的深入研究,2018年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安徽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近日,评选结果出炉,芜湖市三园小学教师俞丽设计的课程《让我自己来整理》等69篇作品获奖。
青少年是“七五”普法中的重点群体。安徽省“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把法治教育教材纳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在中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
新教材驱使学校和教师突破惯性教学。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领会理解法律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更要加强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这正是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据了解,评选得到各地学校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教学设计100篇(小学、中学各50篇)。经组织专家评选并公示,最终评出小学组获奖34篇,中学组获奖35篇。
把法治教育教材纳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标志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近年来,安徽省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把法治教育融入到开学第一课;各地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普法活动,黄山市从2016年开始,将每年的 3 月和 9 月定为“中小学法治宣传月”,宿州市招募法律宣讲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1+1普法活动志愿者支队,面向大、中、小学校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
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要求,今后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并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缪崟 记者 周莹莹)
新闻推荐
按说是“春雨贵如油”,可是今年我国大部分省份却着实体会不到这种“珍贵”,因为近一两个月以来,全国多地都被阴雨天气覆盖,对...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