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残缺的身体书写没有遗憾的人生
和所有的残疾人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胡传江和李卫文也经历过自卑和自馁,也体会过痛苦与失望。但是,在他们身上,却洋溢着一种精神的力量,那就是自强不息。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他们走出了人生荆棘丛林,人生的价值得以升华。
为梦想拼搏的人生最闪亮
今年9月,在安徽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淮南市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胡传江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羽毛球男子肢体组的冠军,这也是他连续四年获得这个项目的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四冠王”。
胡传江196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用不上劲,走路十分困难。上小学后,为了能更好地学习,他开始慢慢学习正常走路,8年的时间,他学会了直立起来向前行走。
18岁一次机会,让他接触了羽毛球运动,家人最初的想法是为了让胡传江能多锻炼身体,让他和同龄人在一起,给他一个空间和场地活跃起来,让他增强些抵抗力,变得更有朝气。谁也没有想到,最初如此单纯的一个无心之举,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而路上的基石和路边的草木,却需要他一点一滴地用辛苦和勤奋去修筑和种植。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天降大任,很难说是胡传江选择了羽毛球,还是羽毛球选择了胡传江,机缘把他们聚在一起,想来必有深意。但是命运能给的,也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开端,此后的一切,则完全要看自己如何坚持。
就这样,18岁的胡传江拿起了羽毛球拍,1999年,胡传江第一次代表淮南市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就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那以后,胡传江就与羽毛球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坚持,就是30年的光阴。
他的刻苦和坚韧大家都看在眼里。市残联综合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胡传江都是跟正常人一起练球,每天坚持,从不间断。到了比赛前的集训,胡传江也都是最认真的一个。白天晚上,除了跟教练正常训练以外,只要有时间,他就一个人琢磨技术动作,努力让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传江参加的四届安徽省残疾人运动会,都取得了男子肢体组的冠军,其他市的运动员只要碰到了胡传江,就知道基本没有赢的可能了。
谈到为什么能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运动状态,胡传江说起了大实话,“打羽毛球对我身体的恢复也特别有帮助,你看我现在走路跟正常人也没什么不一样了吧!”爽朗的笑声背后是他30年的坚持和付出,是他对羽毛球运动由衷的热爱,是他对残疾人自强拼搏精神的最好诠释。
用实力证明自己人生价值
李卫文是一名重度的肢体残障人士,出门必须依靠轮椅出行,很难想象,他还能参加竞技体育比赛。而就在今年9月的安徽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他摘得了一枚自由泳金牌。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他参加市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一开始他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但在游泳测试中,他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999年,他代表淮南市参加了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一举夺得蛙泳的金牌。首次参赛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无疑是对他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更加坚定了“游”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从此之后,每到集训的时候,游泳池里都有他那熟悉的身影。刻苦训练,不懈拼搏,除了让自己取得好成绩之外,还有对亲人、教练包括残联的回报,不辜负他们的殷殷希望,珍惜每一个机会来提高自己,把出生之时带来的隐忧,再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化成踏实的喜悦和人生的安然。让所有人都看得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一样可以搏得痛快,游得精彩。
和胡传江一样,李卫文也参加了4届残疾人运动会,每一次都得到了奖牌,其中还赢得了两枚金牌。“当颁奖人把金牌挂在我脖子上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是对我人生价值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新闻推荐
三年级第六单元习作是篇写景文 选材没有问题 问题在如何写出美
本期课堂邀请的是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导处主任杨红侠,和蚌埠市优秀班主任、慕远...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