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安徽经济40年增长近50倍安徽省跨入中等收入地区行列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2-18 11:30 大字

本报讯 (实习生 李枭银 韩悦星级记者 程茂枝)12月13日,记者从“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经济增长近50倍,跨入中等收入地区行列。与此同时,安徽省基本上确立了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省统计局局长吴劲松在会上介绍,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仅114亿元,2017年达27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9.8倍,年均增长10.6%,增幅高于同期全国1.1个百分点。人均GDP在2017年达到43401元 (折合6428美元),比1978年增长36.9倍、年均增长9.8%。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安徽省已由低收入水平跃上中等收入水平的行列。

“产业从‘一二三’到‘二三一’,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 ”吴劲松说,改革开放初期,安徽省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大省,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比近50%。 40年里,安徽省不断探索适合省情的工业发展路径。 2003年起实施“861”行动计划,上马了一大批支撑力和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2007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培育汽车、电子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骨干支柱产业;2015年以来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1978-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 47.2:35.5:17.3调整为9.6:47.5:42.9,二、三产占比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安徽省创新驱动力大幅跃升,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热核聚变、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和智能语音等前沿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其中,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顺利开通。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吴劲松介绍,40年里,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1.4%,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工程。铁路营业里程由978公里增加到4275公里,增长3.4倍,合肥成为全国19个铁路综合枢纽之一,“米”字形高铁网络基本形成。民航线路里程由480公里增加到9.9万公里,增长205倍。建成各类堤防3.5万公里,水库5947个,节水灌溉面积97.6万公顷,形成了具有灌溉、发电、供水、渔业等多功能水利设施体系,淮干下游重点地区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由1980年的54.8%提高到2017年的76.7%。

从贫穷到小康,安徽正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1年的425元增加到2017年的316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46元增加到12758元,分别增长73倍和51倍。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 “十二五”末的308.8万人减少到 2017年底的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7%下降到2.2%。

新闻推荐

催告书公告送达

贺广银:本支队于2018年8月11日作出《责令改正通知书》(案号:皖高速路政责改[2018]3100002号),并于2018年11月27日作出交通运...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