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武汉创新实施“三乡工程” 绘就乡村振兴大美新画卷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成都日报 2018-10-30 02:50 大字

武汉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对“政府+市场+社会”新农村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武汉三乡工程”走访团考察调研武汉市“三乡工程”示范点

在武汉市江夏区美丽的梁子湖畔,村民曾方荣在童周岭村小朱湾开起了品农情农家乐。在没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之前,小曾在武汉市内开的士,每年的收入只有两三万块钱。如今,通过经营农家乐,一年的收入可达六七十万元,是过去收入的几十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武汉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对‘政府+市场+社会’新农村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武汉市农委负责人介绍,江夏区小朱湾是“三乡工程”的发源地。经过一年多的创新探索,“三乡工程”不仅成为武汉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日前,由全国12家知名党报代表组成的“武汉三乡工程”走访团,考察调研了武汉市多个“三乡工程”示范点,小朱湾、花博汇、杜堂村及创客第一村项山村、新洲周铺村等。途经之处,党报嘉宾代表走进村民堂屋,听村民话家常,实地感受曾经贫瘠的村落变身美丽富饶乡村示范点的震撼,纷纷为武汉“三乡工程”取得的成果点赞。

新闻名词 三乡工程

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田园生活,带去城市文明,租用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能人回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创业有成的能人,反哺家乡返乡创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企业兴乡,就是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推动整村股份合作开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乡工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三乡工程”发源地 带动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点位1 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

在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除了有曾方荣的回乡创业故事,叶仙和她的沐楚客舍也为人津津乐道。

日前,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了全国知名党报“三乡工程”走访团活动,来自北京日报、安徽日报、贵州日报、沈阳日报、成都日报、南京日报、西安日报、郑州日报、南宁日报、贵阳日报、昆明日报等党报的嘉宾代表,首先来到了江夏区小朱湾。

记者在此感受到散发着鱼米之乡自然纯朴的风情。作为武汉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村湾按照荆楚风格进行改造,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之美。这里既是“三乡工程”的发源地,也是市民下乡的典范。

去年5月,武汉市民叶仙慕名来到了小朱湾,她立即被曲径通幽的村湾环境、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风格古朴的大小院落深深地吸引住了。她获悉武汉市正在推进市民下乡活动,政府出台了鼓励市民下乡的政策,对闲置农房进行租赁改造,达到一定规模和相关要求的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叶仙当即拨打了公众平台公布的村支部书记的电话,进行现场看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营方向,她选定了农户陈彩霞家的两栋农房和小院,把两栋房子改建成了咖啡民宿——沐楚客舍,共有9间客房可容纳20人住宿,一间20人会议大厅,一间茶室,两间棋牌室,一间阅览室,一个30人烧烤院落。在旺季沐楚客舍月经营收入可达6万元。

在采访时,五里界街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湾内空闲农房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精品村,街道先后引进摄影、绘画、国学等文化元素,增添村湾文化底蕴。当前,已有湖北摄影家协会、华师许刚教授、城市合伙人张能安、大学生村官周昭宪、市民叶仙等9家团体组织和市民入驻小朱湾,兴办了摄影实训基地、新民文化书院、老渔民农庄、“三分田”乡村青旅、沐楚客舍等文化基地、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客舍,湾内产业不断丰富。农房租期一般5-10年,年租金约1万-7万元。通过市民下乡租赁空闲农房,不仅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还吸纳当地10多名农户务工就业,带动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美丽乡村与木兰花乡交相辉映 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点位2 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

说到武汉“三乡工程”的典范,不能不提及黄陂区姚家集街的杜堂村,以及回乡能人葛天才和他所建设经营的木兰花乡景区。这里也是能人回乡的典范。

杜堂村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2014年,杜堂村引回本村能人武汉万中集团公司董事长葛天才,回村投资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景区,先后投资3亿元,对该村5个自然湾257户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公司也先后流转该村及邻村土地近7000亩,建设木兰花乡景区。其具体运作方式是怎样的呢?据介绍,“三乡工程”实施后,由公司牵头,带领113户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评估,村民空闲农房按1600元/平方米价格入股合作社,公司再投资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由合作社招商市民下乡投资创业,经营农家乐、民宿、文创、商业等。农户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进行分红,上不封顶。

据介绍,现已成功签约葛家湾空闲农房77套,还有一批正在商谈。目前,装修改造完成引进市民下乡并已开张营业的有12家民宿、8家农家乐、1所中国文艺家书画院、 1所非遗文化泥塑馆和1所木兰文化博物馆等。

去年底,1088位村民共同分享了520万元的红包,户均年分红2万元左右,加上村民打工收入、土地流转收益等,可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6.2万元,带领40名贫困户成功脱贫,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

去花博汇打卡 田园综合体成为网红地

点位3 蔡甸区大集街天星村花博汇

“走,去花博汇打卡!”花博汇在武汉市可以说是有名的网红地了。

花博汇位于蔡甸区大集街天星村,由武汉阅景汇公司投资兴建。它是企业兴乡的典范。阅景汇公司是由企业家许江牵头投资组建的。

据介绍,花博汇利用原有村湾、农田、山水资源等优势,坚持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农用地流转与房屋流转相结合、存量房再利用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基本农田保护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集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亲水休闲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乡野度假的“慢生活”需求。

花博汇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规划面积5300亩,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800亩,租用农房110余栋,投资5亿元,已建成法式风情街、美食文化街、慢慢花海(四季花海)、花神广场四大景点。

“花博汇项目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也搭建了创业平台。”据介绍,截至目前,吸引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100余人投资创业,租赁房屋85栋,在樱花村集聚市民,发展书吧、收藏品展卖、陶艺、文创、教育等业态;在美食街集聚回乡能人,发展餐饮、便利店等业态;在法式风情街集聚能人和企业家,发展高档礼品店、水吧、咖啡、民宿、网红等业态;在花神广场集聚下乡市民,发展水上游乐、观光车、婚纱摄影、篷客露营等业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天星、西湾、农林、文岭、凤凰等村近50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2人,主要从事花卉种植、清扫保洁、餐饮服务等,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

“三乡工程”背后

推动“三乡工程”拓面提质

绘就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10月26日,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武汉‘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七场活动上,来自全国知名党报的代表走进大讲堂,和武汉“三农”战线工作者、市民代表等共同聆听分享武汉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汉版富春山居图,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武汉经验、贡献武汉“三农”智慧的精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上出现更多全国城市的“三农”好声音。代表知名党报的成都日报嘉宾分享了走访感受和成都乡村振兴的亮点,成为首位登上大讲堂主讲台的湖北省外媒体嘉宾。

随着“三乡工程”的拓面提质,一批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家,扎根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以双重角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乡工程”的推动,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去年2月25日,通过对小朱湾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工作,武汉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可以探索“市民下乡、村民进城”的路子,鼓励中心城区有志创业者下乡投资。3月25日,武汉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现场推进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发挥全社会的作用,通过实施“能人回乡工程”,鼓励支持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工商企业家、新知识阶层、在外成功人士积极投身投资农业农村建设。4月7日,该市在小朱湾组织召开“市民下乡、村民进城”现场动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民下乡活动,正式拉开了“三乡工程”的序幕。经过近半年的推广实施,当年9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将武汉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新举措归纳为“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据悉,去年10月,十九大报告起草小组相关负责人专程来武汉调研“三乡工程”实施情况。“三乡工程”还获评“2017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今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向全国推荐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5大类共24条经验做法。武汉有3条经验获全国推广,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三乡工程”。同时,“三乡工程”还成为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的典型案例,乡村振兴的“武汉实践”,在培训班上被深入剖析和讲解。

余康庭 詹海波 本报记者 王晋升杨华春 文/图

新闻推荐

安徽鼓励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新华社合肥10月29日电(记者徐海涛)安徽省政府近日发布《“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多种政策激发各类群体创业热...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