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种草莓有了新模式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0-23 10:36 大字

■ 星级记者喻寒松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等,是一种冬春季节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水果。省农科院园艺所廖华俊副研究员领衔的设施草莓专用型品种选育与优质栽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团队经过1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和研发,针对安徽省南北气候差异新创出两种设施草莓栽培模式,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面积应用。

传统模式有缺陷

“安徽省设施草莓面积在30万亩以上,占全国总面积的15%,其中长丰县草莓面积就有21万亩。 ”廖华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安徽省草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引种严重,设施专用型品种缺乏,草莓种性退化严重,种苗繁育技术落后,设施棚型结构不合理,配套栽培技术不完善等问题。他以皖北地区草莓种植为例,当地农户过去一般采用固定密度的栽培模式,每亩栽培密度约6000株,使得早期草莓果实产量低,综合效益并不理想。

在安徽省以长丰为代表的淮河以南草莓种植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保水性能较好,土壤中存留有各种线虫、病原菌、地下害虫以及萌发的杂草种子。多年种植后,土壤盐份容易积累,重茬问题难以解决。淮河以北地区土壤保水性能差,不适宜采用太阳能消毒,土传病原菌严重,农户只得采用频繁轮作模式。

两种模式显优势

廖华俊研究团队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条件,分别创新形成了淮河以南地区设施草莓“钢架大棚三膜覆盖设施结构+太阳能及棉隆土壤消毒+病虫害早期预警与防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皖北地区“简易半坡式果蔬大棚+生物有机肥+滴灌消毒+生物菌剂+分段平衡施肥+早、密、简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记者在长丰县一家草莓种植基地看到,阳光温室大棚内的草莓种苗在立体栽培架上茁壮生长,该基地负责人沈海燕介绍,现在很多当地农户改用双层钢架大棚+地膜覆盖技术,棚内高内3.3米,保温性能明显提高,操作上也简便多了,头茬草莓上市期提前到11月底和12月初。虽然钢架大棚建设成本约1.7—1.8万元/亩,但使用期限可以达到15年,分摊到每年费用也就1200元/亩。

在皖北草莓种植区域,该科研团队创新出了 “简易半坡式果蔬大棚”,该棚型结构简单,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延长,保温性能好。由于采用了 “双膜覆盖+棉毡”保温方式,棚内温度比当地传统的拱形大棚提高4℃左右,草莓上市期提前,单果重和亩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农户结合卷帘机揭盖棉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皖北地区草莓“早、密、简栽培”上,农户采用新模式时,在草莓定植初期每亩定植密度1.2万株,比传统密度提高一倍。在2月份前后草莓第一茬果收获后,进行隔株间苗,使田间草莓恢复到传统种植密度。

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位于长丰县水湖镇费岗村的合肥莓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面采用廖华俊团队的科研成果后,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自2015年到2017年,利用新技术种植草莓0.3万亩,累计增产草莓88.5万公斤,新增利润2056.5万元。

廖华俊介绍,该项目成果研发后,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7年在全省9个市、长丰县和江苏宿迁市可累计推广应用59.37万亩,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400754.98万元,新增利润243985.66万元。每亩增产草莓288.7公斤,销售单价提高2.6元/公斤,每亩新增销售额7500.14元。虽然农户每亩种植成本提高了977元,但每亩新增利润6523.14元。

新闻推荐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进驻安徽为期1个月左右,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551-63680790

为期1个月左右,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551-63680790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