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银行发力移动端“卡时代”转向“APP时代”

安徽日报 2018-10-23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 聂恒玉 陈树琛

“您可以下载我们银行的APP,绑定银行卡,比如转账、买理财、一些生活缴费啥的,都可以自行操作。 ”在银行网点,类似的邀请客户下载银行APP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银行APP的重要性正在悄无声息地超越实体银行卡。对此,业内发出了这样一种感叹:商业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正从“卡时代”走向“APP时代”。

APP成银行“网红”业务随时在线办

招商银行日前升级、迭代上线了两款产品:招商银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招商银行APP7.0升级了收支账本、基金频道、参考频道、城市服务等模块,掌上生活APP7.0则致力于构建生活类的“超级应用”,其中以生活频道最为典型。

各家银行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招行两大APP累计用户数已近1.3亿,月活跃用户数逾6757万,去重后月活跃用户数仍高达5700万;工行手机银行 “融e行”APP用户数达2.97亿户,“融e联”APP注册用户达1.37亿户;平安口袋银行APP月活跃用户数为203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3%;而中信银行仅信用卡动卡空间APP月活跃用户数就超过850万。

移动银行发展正成“燎原之势”,几乎每家银行都有1个至2个APP应用。据艾瑞咨询 《2018年7月手机银行APP运营分析》显示,最近一年来,手机银行APP独立设备数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至2018年7月,手机银行APP月独立设备数已超过3.2亿,同比增长44%。同时,人均单日使用次数接近3次,同比增长3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银行APP不仅成为用户在办理相关离柜业务时的重要选择,也是银行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用户黏性的重要渠道。银行APP的普及,令以往需要到柜台办理的转账汇款、购买理财、国债等业务均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

日前,一份来自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的 《2018中国移动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6岁至40岁群体是使用银行APP产品的主力军,用户使用银行APP最多的五大场景是购物消费、投资理财、转账、小额贷款和生活缴费。

“手机里安装了不止一家银行APP。以前需要到银行排队很久才能办理的业务,现在在手机端就能实时办理,既省时省力,又安全便捷,何乐而不为呢? ”在随机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如此反馈。

“金融+生活”场景 触达用户是关键

银行为何重视手机APP?核心原因是为了获客、引流。

银行进行零售业务转型时,线上APP成了换道超车的有效工具。不少银行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分别推出了多款APP,如工行就有包括 “融e联”“融e行”“e生活”等在内的多款APP。也有一些银行反其道而行之,将手机银行、信用卡、直销银行等渠道合并,推出一个功能强大的“超级APP”。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前,银行与用户建立联结的方式是线下网点。为了增加获客渠道,银行大规模铺设网点、增设ATM的做法曾盛极一时。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取现需求减少,线上操作行为大幅增加,这时银行该如何触达客户?

“除去支付业务,金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非高频,而在互联网时代,高频才意味着机会,有机会才能创造价值。 ”安徽徽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让金融业务变得高频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APP,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将金融业务嵌入生活场景中,触达用户,增强彼此的黏性。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将已开立账户的用户引至APP,还可通过消费场景中的合作伙伴,实现彼此的互联网引流和用户传输,以触达、获取更多新用户,“今后,我们希望获取更多的、非直接形成账户的用户,即先有APP后有卡片,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银行类APP的转账、理财等金融场景本身的活跃度不高,远不及社交、电商等“硬需求”的活跃度,新的服务生态需要银行构建属于自己的场景。将金融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这是银行提高客户黏性、推进产品精细化管理及降低服务成本的重要一环。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发力场景金融,融入场景或者自建场景。

另外,在线下网点时代,银行高频触达用户的成本很高,包括场地、设备、人员等,但手机银行APP上的交互、服务成本却大大降低,无形中减少了银行引流的压力。

构建“服务生态”金融转型新理念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深耕APP的背后,既是金融科技赋能,更是零售金融业务运营理念的转变,是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对金融业未来做出的趋势判断。

最直观的转变,就是银行从卡片经营向APP经营的转变。银行卡是一个静态产品,而APP是一个“互联网生态”,它的模式更轻、覆盖面更广,能有效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升级。

另一个转变,则是从交易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银行业绩会上指出,银行需意识到,交易只是和客户交互的一个环节,单次交易不是与用户交互的结束,而是交互的开始。为此,银行APP可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服务闭环,如围绕理财的售前、售后,推出理财资讯社区、财富体检、智能投顾、昨日收益、收益报告等。同时,银行还可为用户“管账”,推出收支分析、专项账本、预算管理、月度账单等服务模块,方便用户及时了解自身现金流情况。

田惠宇举例称,招行上半年两个APP发展非招行的新用户261万户,信用卡的线上获客已经占到新用户的60%。智能营销平台方面,利用用户的行为、交易、属性等多维度数据记录,计算生成超过4000多个用户标签,在不同的场景下开展智能推荐服务,用户的转化率提升了2.5倍。此外,招行总行的直接经营团队,以300人的团队规模,已经实现了对386万客户的远程经营。

“依托这个APP平台,我们看到了零售业务非线性增长的可能,这个非线性增长实际上是零售业务转型梦寐以求的一个目标。 ”田惠宇说。

各家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争夺场景入口。银行不可能把所有场景都接入,因此与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成为一条便捷道路,如中国农业银行和腾讯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银行建设、智慧城市和乡村生态圈建设等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平安银行也携手去哪儿网,通过“互联网金融+旅游”模式,构建场景化金融;中国银联与腾讯、蚂蚁金服争相布局公交地铁停车场等交通场景等。

此前,银行业普遍采取的模式,是通过资产分层经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但在APP的运营中,除了此模式,银行还可按照用户的年龄、行为、渠道偏好、场景等多维度来进一步细分用户,提升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度和用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表示,银行APP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线下网点的消亡,相反,二者可有效衔接,线上线下互动,形成服务闭环,共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满意度。

新闻推荐

新一届省政府法律顾问名单出炉

本报讯10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法制办获悉,经发布遴选公告、确定考察人选、公示等程序并经省政府同意,新一届省政府外聘法律顾...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