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在什么地方?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如何?记者就此对话省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 信用评等级监管上台阶

安徽日报 2018-10-23 10:00 大字

对话人:省人大代表 孙明霞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董军

本报记者 李浩

记者: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在什么地方?

孙明霞: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食品药品领域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仍然存在,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缺失。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只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才能更好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经济利益。

董军:保障食药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信用价值的认知还有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还较为滞后,对失信行为的防范和惩戒还较为薄弱,导致违规失信等现象时有发生。面对食药领域存在的信用问题,只有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制度,才能促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的形成,促进食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记者:当前,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孙明霞:安徽省有关部门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积极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安徽省制订了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归集和使用办法管理办法,明确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谁许可、谁建档”的原则,收集整理信用相关信息,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档案,明确了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程序及异议的处理程序。建设了覆盖全省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信息化平台管理系统,并在省内部分市进行试点,对省内获得许可备案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形成该生产经营企业本年度信用等级,生成“一户一档”,按年度自动生成企业信用档案。同时,还在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家层面缺乏信用等级评定等统一标准,各地标准不一,难以统一协调开展。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信息报送与归集。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较弱,为追求片面经济利益,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同时因失信受到惩罚损失的成本较低,助长了他们的违法行为。

记者:如何进一步完善食药安全信用体系?

孙明霞: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利用社会舆论进行正确有效引导,不断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信用意识。修订食品安全相关信用法,完善有关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将相关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奖惩等事项,纳入食品经营者信用档案,并将该信用档案与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相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全部纳入共享平台,消除食品安全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壁垒。对上榜食品安全“黑名单”的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严格的监管和市场准入,严厉惩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失信行为。

董军: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食药领域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营造社会诚信环境,通过大力弘扬信用文化,普及信用教育,提升信用道德,使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深入人心。其次,要完善食药安全信用体系基础制度,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把涉及食药安全方面的信用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法规确保公平、诚信。再次,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完善企业征信机制、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档案建设、拓展信用监督渠道、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等举措,着力促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形成。最后,还要加强对失信企业的处罚,不但要有经济方面的处罚,还要有更严厉的市场退出机制,使人们认识到违反信用体系建设的严重性。

新闻推荐

银行发力移动端“卡时代”转向“APP时代”

本报记者聂恒玉陈树琛“您可以下载我们银行的APP,绑定银行卡,比如转账、买理财、一些生活缴费啥的,都可以自行操作。”...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