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助学十一年,贫困家庭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新安晚报 2018-07-25 10:52 大字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政府的庄严承诺。2007年,安徽省启动贫困生资助政策,十一年里安徽省资助资金、资助人数逐年增长,资助人群从幼儿园涵盖到高校,安徽省用实际行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资助体系实现“三个全覆盖”

“现在正值大学录取期间,政府对这一群体的资助和关爱很多,仅大学生资助项目就有16个。”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告诉记者,从2007年实施资助政策至今十一年间,安徽省资助体系已经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资助对象全覆盖、资助过程全覆盖和资助项目全覆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填补了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的空白,将民办学校纳入资助政策体系。

这其中大学生群体受到的关注最多,高校也建立了多元一体资助政策体系。大学生可以享受的16项资助政策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0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三助”;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国家资助;校内资助;孤儿大学生免学费政策;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绿色通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

据统计,2007-2017年全省共资助普通高校学生超过千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百亿元;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53.8万人次,贷款金额99.7亿元。财政共支付国家助学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贴息经费24.7亿元。贫困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是国家和学校的帮助,让我有机会上大学,让我和家人摆脱了贫困的生活。”安徽大学毕业生李甲甲是学生资助政策的直接受益人。李甲甲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签约省内一家传媒有限公司。类似李甲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国家资助政策在安徽省的落地生根让他们有机会重返校园,重圆读书梦。

“我们在坚持普惠资助的同时,还要精准资助,识别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对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和发展需求。”李炳银说。资助政策体系既做到贫困生资助的全覆盖,如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又要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精准发力,如对孤儿、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等等,都有资助政策上的倾斜。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在规划、资金、智力服务等方面,更多聚焦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要能“上好学”“学而用”。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政府和学校的资助目标更加明确,让政策真正惠及到贫困生。

以安徽省某高校2016年资助工作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为例,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均资助力度达到5163.03元。其中,“困难”程度学生占比38.4%,生均资助力度为4724元/年;“特殊困难”程度学生占比19.5%,生均资助力度为10690元/年。现有资助水平基本满足了不同困难程度学生的资助需求。关爱特困群体彰显教育公平

如果没有“绿色通道”,杨振汉可能就与大学失之交臂了。因为父亲残疾,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杨振汉家境非常贫寒。2010年,他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将他留在了大学里,用国家的资助政策呵护他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资助政策体系设计时在满足普惠性资助需求的同时更注重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特困群体和特殊专业给予政策倾斜,有针对性地加大资助力度,让他们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彰显学生资助政策的公平与公正。”李炳银介绍说,资助工作开展以来,安徽省一直对困难群体“高看一眼”,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实现了资助对象全覆盖、资助标准最高档;对孤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等,都体现了对贫困地区和特困人群的关怀。

自2008年学生资助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以来,安徽省群众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逐年提升。第三方调查显示,知晓度从61.7%提高至72.4%,满意度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近三年均在92%以上,位居33项省级民生工程前列。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绩效评价中位列“优秀”等次。受助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徽省十佳大学生”等奖励和荣誉的优秀学子。资助工作正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沁人心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晓嵘

新闻推荐

王宏在江南产业集中区调研时强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打造欣欣向荣的中高端产业集聚区

本报讯(记者钟斌)7月24日,市委书记、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宏在江南产业集中区调研时强调,要立足园区定位,苦干实干...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