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进入梅雨季节,安徽省会经常出现局地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防治城市内涝:“对症下药”开方子

安徽日报 2018-07-12 09:50 大字

■ 本报记者 何珂

防涝设施补短板

——从2016年下半年起,安徽省组织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截至去年底,安徽省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渠2480公里,新增排水泵站能力527立方米/秒

“又是大雨。 ”7月9日,望着窗外的大雨,在合肥市蜀山区上班的李建南皱了皱眉,“开车回家经过祁门路与怀宁路交口,我担心那边有积水。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路顺畅,每逢大雨就积水的路口,居然没有积水。”李建南说。

暴雨袭来时,为啥城市容易出现“看海”情况?据了解,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有16个省辖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水在773~1670毫米,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极端天气频繁。

除了特殊的气候原因外,排水管网能力不足,也是城市“看海”的重要原因。 2011年住建部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 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年至5年,即最低应能抵御三年一遇的暴雨;大城市中心城区为2年至5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中心城区为2年至3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省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作为强弱项、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从2016年下半年起,组织实施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截至去年底,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渠2480公里,新增排水泵站能力527立方米/秒。

缓解城市内涝,排的同时还要蓄。

从首条绿色生态“海绵道路”,到“雨天收水、晴天用水”的地下调蓄池;从依托水系廊道、湖库湿地打造的“海绵公园”,到自带“隐形水库”、用“会喝水的砖”的“海绵小区”……安徽省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建设中,雨水渗到地下,不仅能减小排水管道压力,而且还能补充地下水。

据了解,今年,是安徽省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的第二年,全省计划新建改造排水管渠1555公里,新增排水能力535.8立方米/秒;建设雨洪行泄通道387公里,建设雨水调蓄工程52万立方米,建设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89平方公里。截至6月底,全省新建、改造排水管渠1265.97公里,新建、改造排水泵站总规模378.1立方米/秒,建设雨洪行泄通道277.39公里,建设雨水调蓄工程59.7万立方米,建设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55平方公里。

排水情况早掌握

——建立监控视频、积水监测等防汛预警数据一体化接入平台,实现防汛信息化建设标准化、预警信息共享化、决策调度一体化

7月5日17时30分,合肥市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在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的信息中心内,张镭正盯着电脑屏幕。 “这是我们的城市防洪预警预报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时看到城市的道路积水、泵站以及雨情、水情等信息,一旦道路积水积水超过预警线,平台就会自动报警,目前情况还比较稳定。 ”张镭是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同,汛期里,他大部分时间需要对着电脑屏幕。

7月5日18时,办公室内,张镭和同事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因雨量大、雨势急,包河区部分路段有积水。通过上报领导,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派出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外,城市积水路段内,工作人员已经及时抵达,疏通了因为大风雨造成的树叶堵塞的排水口,打开排水井盖,确保雨水能给及时排出。

时钟指向20时,平台内,水文站点实时监测降雨量(毫米)显示:包河站点84、经开站点74、南艳湖站点66、瑶海站点79、合肥站点54。1个小时之后,大部分路段的积水基本排除,交通正常通行。

合肥是全国31个、全省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为及时了解城市排水情况,合肥市建立市、区监控视频、积水监测等防汛预警数据一体化接入平台,实现全市防汛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数据格式一致化、预警信息共享化、决策调度一体化。同时,建立了城市防洪管理APP,逐步实现防汛车辆、人员、设备高效合理调配,进一步提高防洪工作效率和应急能力。

除了合肥市,安徽省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设施建设,发挥“技防”在城市防洪工作的作用。

安庆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和液位仪,接入闸站、水系运行数据,并与公安天网、城管数字中心连接,实时采集城市易涝点、道路、泵站、排水闸口等图像和水位信息,并通过安庆市政公用微信群,实时反映现场情况,科学指挥调度,精准下达指令,快速应急处置。今年已开始启动防汛排涝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将对全市水系数据全面普查,增加监测点位,整合系统数据,升级系统软件,并基于现有专网建设,通过手机APP,实现全市水系预警功能。

易涝地点排隐患

——在城区低洼处、下穿式立交桥区域设置积水警戒线和警戒标识,落实汛期“一桥一组、一处一岗”定人定岗值守等制度

7月5日傍晚,发现合肥市北京路下穿绕城高速积水已经超过10公分之后,冷云涛和同事竖起了“前方道路积水,请过往车辆绕行”的警示牌。

安徽省不少城市针对下凹式立交(地下通道)、高架桥等重点设施、重点路段、重点易涝区域、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等实施“一桥一组、一处一岗”定人定岗值守制度。 “一旦发现积水超过10公分,我们就会上报、共享情况,并且及时作出应对举措。 ”一线值守人员冷云涛说。

在冷云涛值守区域,记者看到下穿桥内设有积水警戒、水位标尺,这个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对市区易涝点进行了排查梳理,共梳理主要易涝点95处。针对易涝点,合肥市对下穿桥施划积水警戒线、设置水位标尺。在进入下穿桥方向的墙壁上,离最低点27厘米处横向标注红色警戒线。为便于查看积水深度,在警戒线外侧迎车方向安装蓝色水位标尺。另外,为提醒车辆和行人,在迎车方向离下穿桥最低点相对高度27厘米位置处的路面,还划一条横向的黄色实体积水警戒线。当下穿桥内积水漫过侧壁红色警戒线时,表示前方下穿桥积水深度已超过27厘米,应立即封闭交通,禁止车辆和行人进入下穿桥。目前,该项工程共覆盖市区91座下穿桥。

淮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每年的易涝点有重复的也有新增的,既要提前做好谋划也要安排好应急举措。今年淮南市对主城区13条道路上的16处低洼地和易涝点进行整治,同时在田大南路下穿桥、夏郢孜立交桥、淮舜南路下穿桥等地势低洼处设置水位标尺,施划积水警戒线,确保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提高城市排涝能力,下一步如何更好发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有关负责人建议,以排水泵站为点,把雨水强力排离危险区域;排水沟和排水管网为线,把收集到的雨水输送到下游或蓄水池;湿地、低洼绿地、屋顶等可以蓄积雨水的区域为面,地下水库、大型地下河等地下雨洪调蓄设施为空间,将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统筹安排,形成点、线、面、空间统一的雨洪蓄排系统,将更好提高城市排涝能力。

新闻推荐

爱心点亮“微心愿” 帮扶凝聚“正能量”

——新站高新区举办“小桔灯·爱心铺”第七批圆梦微心愿对接仪式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