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芸:感谢大学教会我批判性思维
口述人:牛瑞芸,来自于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市场营销专业,现被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专业Gender and Society录取。
采访整理:杨泽坤(澎湃新闻实习生)
2018年5月,牛瑞芸即将毕业之际拍摄于UIC图书馆。
口述时间:2018年6月21日
澎湃新闻:高考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学校?
牛瑞芸:第一个是当时高考没有考好。第二个就是在同等档次的学校里,我比较倾向于这种中外合作的,与那种简简单单的一本学校比,这种合作的大学会更有发展潜力。
然后我当时也比较叛逆,想离家远一点,感受一下自由的气息。所以就把UIC当作第一志愿来填了,分数线过了,我就来到了这里。
澎湃新闻:你觉得这所大学改变了你的哪些方面?或者说你在这所大学学到了什么?
牛瑞芸:UIC给我带来了很多改变。先说学习上,我高中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英语,也觉得很难学好。当时高考出来之后我就打算填中外合作的学校,我就开始主动提升自己的英语。过来之后,我喜欢的一些教授他们都是香港或者国外的,他们普通话不是很精通,必须用英语交流,在这个动力的驱使下我迫使自己好好学英语,大的观念转变让我英语在前两个学年突飞猛进。我高中的时候是哑巴英语那种,完全不会说话,写东西也很烂。但是经过大学的这种培养,我现在觉得和那些国外人用英语交流是一种小case(问题)了,这些我非常感谢UIC。
生活上,我觉得它培养了我一种主动和别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每一门课都有小组作业、分工合作。这更加促进了我之后要团结,要协调好组内的纠纷。我觉得这些事情我比内地的同学会做得更好,包括今后在读研的过程中这些点也会给我很大益处。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这种小组合作,因为每个人思想是不一样的嘛。还有就是老师上课的一种引导,比如说我们上Government and Society(政府和社会)这门课的时候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就是促使我们不同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体现在整个老师上课的一种环境当中,拓展了我的思维。内地大学有很多是本土教授,就是中国人的思维,而我们能够受到香港和外国教授的熏陶,那种眼界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学校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其实也印证了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当时比起那种普通的211学校,我觉得这个学校能带给我不一样的经历。
澎湃新闻:你是怎样理解和看待“大学”的?
牛瑞芸:这是我想得比较久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但十分可惜在我们高中的时候没有仔细去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只是想赶快完成高考指挥棒的任务,赶快翻过这座高山,然后喊一句“大学,我来了”。
所以如果问我对大学的理解,我觉得首先它是一门巨大的学问,在我们即将步入真正社会之前,它是一个演练场,并不单纯只是学习,我们真正开始了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前,初中、高中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然后班主任经常会说“哎呀,你那些衣食住行什么的就交给你家长吧,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或许他很拾人牙慧,但是也是一个事实,我当时选择这个学校,是想远离家庭,我可以思考自己如何活着,就是自己活成自己的样子,所以大学是可以提供给我们想如何活着的一个场所。
大学也在培养着人们基本的、专业性的技能,因为在之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包括高中的基础性教育,学习的东西非常笼统。但是大学是给我们提供发展方向的大熔炉,你不仅可以增强专业性的学习,同时你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就是它可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对大学的一个广泛理解。
有人说大学它应该培养人才啊,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的确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学术上面的是大学的灵魂,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这方面才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我经历过大学之后我觉得UIC的一个优点,它真的就是教会你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我觉得这是大学知识的一个闪光点所在,也是大学培育人才的闪光点吧,会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大学告诉你,培养你如何去选择生活,如何真正地活着。
澎湃新闻:即将毕业,你对过去四年大学生活有何感想?
牛瑞芸:我想象当中的大学是那种轻松一点,可是来UIC之后突然觉得现实中的生活跟高中一样苦逼。当然不是说不好,只是说太颠覆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了。现在回过头来去想,这四年的生活我觉得是有遗憾也有进步和喜悦收获的地方。
一个遗憾,相比其他同学参加了很多很多考试,我觉得没有他们充实,最大的遗憾就在于没有好好学习那种技术方面的东西。我去实习、去应聘的时候,感觉我这个专业非常万金油,真正决胜的在于你有没有一技之长,我就觉得自己有一点点懈怠、荒废,没有逼一逼自己去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一些活动。
但更多的还是收获和喜悦。第一个收获就是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影响最深的就是“创行”,当时我参加了那个“苗家印象”,把苗族的手工艺品包括原产品通过我们的设计卖到广东这边,然后给苗族的手工者提高收入。我们还几次去苗族那边去探访,进行田野调查。因为我后面学的是社会科学专业,这种实地考察的经历给我学习这些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们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还有就是很开心我收获了不同专业的同学的友谊,在社会活动、社团、小组合作当中跟他们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还经常参加去马来西亚等地这种游学的活动,我觉得也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朋友。
这四年的学习真的很累,每每快到考试的时候,我觉得不亚于高三的压力,然后我还是特别担心会被老师fail掉,是真心的。反正就是和我想象中大学生经常说“哎呀,不用担心成绩啦过关就好啦”,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澎湃新闻:你在大学期间有什么事是想做而不敢做的吗?
牛瑞芸:不是因为不敢做,一般事情都是敢去做的,但有些事情在抉择当中我放弃了。
比起我朋友曾经为了周杰伦的演唱会旷掉一天课来说,这方面我非常拘谨。这也算是我不敢做的一件事吧,如果知道第二天有专业课,或者是有课的情况之下,我会放弃参加这种活动的。回过头看起来其实挺可悲的,因为我觉得大学当中应该有一次肆意而为,这也会给青春留下一笔别样的光彩吧,但这四年我生活得还是非常拘谨的。
澎湃新闻:在即将离开大学之际你觉得你最缺乏哪些方面的东西?
牛瑞芸:能力方面,我还是缺少IT这种实践能力,但是我觉得为时不晚,可以在这个暑假把它补回来,虽然很累,又要跟我的懒惰抗争。
第二我经常跟现实妥协了。当初还是有梦想的,我想学习心理学,然后去做资深心理咨询师。但是进入学校之后我发现我没有办法转到应用心理这个专业,因为人家只招收理科生,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个梦想。在这四年当中经常跟现实妥协,也就不再有当年高考完的那种壮志凌云,越来越会妥协一些事情。大学是一个大熔炉吧,梦想是我们现在比较缺乏的东西了。
澎湃新闻:毕业对于你来说影响有哪些?
牛瑞芸:首先我是觉得毕业对我来说第一就像高考那样我会对我自己说解放了,真的是在四年八个学期的这种期末考试的重压之下长舒一口气。然后毕业了就是代表着无论如何又要上一个层次,你又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历练,你又长大了,然后有一点点空虚。我不知道用空虚来形容对不对。
但是真的有一点点迷茫与空虚,虽然以后我也明确了我要去读研,未来最终要步入社会,但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突然完成了你会觉得未来就好像不那么定性了。就像你中考完了你知道你一定会进入高中,你一定会分科,你一定会参加高考,然后你一定会进入大学除非你出现什么意外。但你大学之后读研、实习、工作,不同的岔路就是说你并不知道你未来一定做什么,或者你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就是毕业了让我觉得人生的寻常路已经走完了。
毕业应该为自己未来的生活规划,以及要想着如何去照顾父母这些大事了,所以毕业了真的要做好未来规划了,要一步一深思,不能再儿戏了。
新闻推荐
龙栖地省级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合肥市撮镇镇境内,曾是古庐州护城河的一段,也是清官典范包拯客居之地,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生...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